用爱心点亮每个孩子的梦想
罗维班上,有个男孩最初对《科学》课不感兴趣,发现他对恐龙的痴迷后,罗维特意邀请他讲解“恐龙灭绝假说”,还一起制作火山喷发模型。这个曾经低头沉默的孩子,最终成为学习积极分子。在一次种植绿豆的实践课上,当孩子们发现因过度浇水导致豆苗腐烂而沮丧时,罗维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设计对比实验,自己发现“植物也需要呼吸”的道理。这个“失败”的案例,反而成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经典一课。
罗维告诉记者:“我对待学生的理念是平等真诚友爱,我始终相信,教育的起点是爱,孩子只有信任你,才愿意跟着你学。所以我尽量让自己成为学生眼中‘没有距离的老师’。下课了我会和他们一起玩游戏、聊聊天,听听他们最近喜欢什么,有什么烦恼,然后我们互诉衷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六年级教学《生锈与防锈》这节课时,当罗维用实验器材示范性地给孩子们做完实验,证实了铁具有导电性能后,又将实验器材依次交给学生,让他们亲自动手体验。当导线经过铁将电灯泡点亮时,也点亮了孩子们明亮的眼睛和求知的欲望。
市一小实习教师马彩虹说:“听了罗老师这一节课,我们看到她的专业知识十分扎实,她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从铁与铁锈的对比中,引导学生观察变化,分析原因,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课堂生动有趣,善于启发思考。”
多重角色的教育担当
罗维独创的“发现——猜想——实验——总结”四步教学法,让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可视可感。2020年,她的《雨的形成》课例荣获第八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全国实验教学能手”称号,实现了拉萨市在此类国家级赛事中的突破。
教师次仁占堆说:“有一次在做实验前,我们班有个学生把实验器材弄坏了。罗老师第一个反应不是斥责学生而是关心学生的安全,这是我对罗老师最感到钦佩的地方。”
除了教学,罗维还担任学校办公室主任。她将科学课的严谨精神融入行政管理,成功搭建起教师与学校管理的沟通桥梁。作为中共党员,她先后获得“自治区级教学能手”“拉萨市骨干教师”“城关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尽管行政事务繁忙,她始终坚持“教而不研则浅”的理念,在《拉萨教育》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并承担全区教学竞赛评委工作。她指导的青年教师中,有多人在市级教学比赛中获奖。
面对未来,罗维规划清晰:将推动探究式学习走向深入,建立科学教学资源库,与农牧区学校共享优质资源;继续做好“传帮带”,培养更多科学教育人才。罗维说,“教育是场温暖的修行,我希望用科学点燃孩子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拥有探索世界的勇气和能力。”这位雪域高原上的科学点灯人,正用智慧和爱心,照亮孩子们通往未来的路,让科学的种子在高原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