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头条新闻

携洞庭水韵 赴天籁之约
——桑日文旅盛典背后的“岳阳力量”

发布时间:2025-10-14 作者:孙开远  侯勇 来源:西藏日报


图为游客在桑日县帕竹葡萄酒庄种植基地品尝当地培育的“雅江1号”葡萄。本报通讯员 侯勇 摄


图为桑日县帕竹葡萄酒庄种植基地(无人机拍摄)。本报通讯员 嘉措 摄

秋日雅砻,遍山金黄、葡海飘香。千年帕竹的韵律,乘着雅鲁藏布江畔的风,吹遍每一条街巷,也唤醒这里的文旅盛会。

9月27日,2025桑日思金拉错旅游民歌盛典暨旅游发展大会在这里盛大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游客循着文旅融合节拍,共赴这场“诗与远方”的盛会。

舞台上,湖面波光仿佛穿透时空,在《天籁之约》的悠扬吟唱中缓缓铺展。舞者如湖畔清风,衣袖翻飞间将祝福洒满全场,瞬间点燃了雪域的热情。

当《八百里洞庭我的家》的韵律响起,洞庭湖的柔波与思金拉错的碧水在歌声里相拥,生动诠释着“岳桑一家亲”的绵长情谊。

“洞庭水韵与西藏天籁的完美融合,让跨越三千多公里的‘山水对话’如此真切动人。听到家乡的歌声回响在雪域高原,‘岳桑一家亲’已成为可触可感的温暖画面。”岳阳市文化旅游广电局艺术科科长梅莹难掩激动:这片土地的纯净与热情,已在岳阳人民心中烙下深刻的印记。

时光总在不经意间流转生辉,从思金拉错的天空之境到葡萄种植基地的紫色海洋,从贡德林草原的辽阔无垠到丹萨梯寺的帕竹古韵……一路走来,在岳阳援藏工作组的倾力支持下,桑日县已连续三年成功举办思金拉错旅游民歌盛典暨旅游发展大会,全力释放金彩桑日的独特优势,鲜活传递桑日的专属魅力。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今年7月,岳阳市第十一批援藏工作组来到“金彩桑日”,牢记中央所托,赓续使命担当,立足桑日所需、竭尽岳阳所能,在文旅产业合作、民族团结等领域持续深耕。

文旅活县,规划先行。近年来,岳阳援藏工作组紧扣桑日“文旅活县”战略,协助当地精心编制《桑日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1-2040)》,连续三年打造高规格旅游盛典,为桑日文旅发展绘就清晰蓝图。

蓝图落地,关键靠项目。岳阳援藏工作组抢抓机遇,投入千万元实施高原和美乡村产业发展项目——在思金拉错、贡德林草原等核心景区,可移动式酒店、特色餐厅及现代化展销中心相继落成,旅游服务设施焕然一新。

如今,置身贡德林草原或思金拉错畔,游客可安坐于全景玻璃小屋,手捧热咖啡或酥油茶,遥望沃德贡杰雪山的巍峨,静赏湖边四季的变幻。传统牧区生活与现代休闲体验在此完美交织。

一个个动人的音符,早已化作桑日向全国发出的请柬。截至今年8月,桑日县已接待游客4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51.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5.8%和20.5%。

从“输血”到“造血”,写在雪域高原上的发展密码愈发清晰。“旅游设施完善后,游客明显增多,去年全村旅游综合收入568万元,今年有望突破600万元。”雪巴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白玛仁青介绍,有了岳阳援藏工作组的推动,沃卡温泉已成功创建为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星级酒店、康养中心等配套设施正加速建设或升级,“热汤”变成了“金汤”。

离沃卡温泉50多公里处,桑日近万亩葡萄园迎来丰收,游人如织。“今年预计葡萄产量1200吨,可酿葡萄酒20万瓶,综合产值有望突破1亿元。”岳阳市第十一批援藏工作组副组长阳郑表示,在工作组的接续努力下,帕竹葡萄基地从最初的15亩,扩展到如今的近万亩。曾经的戈壁,如今已化作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

目前,岳阳援藏工作组已完成桑日县帕竹葡萄小镇基础设施建设一、二期项目,正助力企业争创3A级景区,“农文旅”融合持续深化,基地不仅提供大量长期岗位,更带动周边10个村庄协同发展,实现了企业增效、集体增资、群众增收的共赢格局。

为持续深化交往交流交融,岳桑两地推出旅游互惠政策:两地居民可互免门票游览3A级以上景区。这一举措实现了“岳桑旅游资源共享、游客互送”,助推两地文旅合作迈向高质量新阶段。

辽阔的桑日,风光无限,机遇无限。“桑日文旅的短板在哪,我们的援助重点就指向哪。”岳阳市第十一批援藏工作组组长彭典表示,通过深入调研,目前已将帕竹葡萄小镇建设、沃卡温泉小镇基础设施提升、贡德林草原牧人生活体验区等项目纳入“十五五”对口支援项目库。未来将引资本活水灌溉桑日,以市场动能激活发展,让“民歌盛典”升级为“产业引擎”,使“桑日之旅”成为更多人心中的高原之约。

乘着援藏的东风,更多精彩文旅活动将在桑日轮番上演,向世界展示这片土地打造全国旅游胜地的蓬勃朝气与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