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头条新闻

芬芳高原的格桑花

发布时间:2025-11-18 作者:薛向伟 来源:西藏日报

我与格桑德吉老师曾在墨脱县工作期间有过交集,后因工作原因也有过几次接触。在我心中,她是一位坚韧不拔、吃苦耐劳、朴实无华且胸怀大爱的老师。

2003至2009年,我在墨脱县中学任教时,格桑德吉老师在帮辛乡小学工作。虽未曾谋面,但偶尔会听人提起她。后来,她陆续荣获“感动中国人物”“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殊荣。她的先进事迹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和文件被广泛宣传。正是通过这些报道,我才全面了解到她的工作情况。她是墨脱帮辛人,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的山村任教。即便婚后丈夫远在拉萨,她依然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

帮辛乡属于墨脱“上三乡”,开门见山、脚下临水,骡马驿道、溜索为桥,交通很不方便。许多孩子因家庭贫困、劳力短缺而不得不中途辍学。格桑德吉不厌其烦地反复劝学,一次次翻山越岭,一趟趟滑过溜索,深入农家。她说,溜索悬在30多米高的江面上,脚下是汹涌的雅鲁藏布江,自己根本不敢向下看。但为了孩子们能上学,“眼一闭心一横就过去了”。2004年春节,我去墨脱县德果村家访,绕道德兴乡,徒步了5个小时。德果村与玛迪村之间便有溜索相连,从玛迪村直接回县城只需徒步3小时。返程时,我动了尝试溜索的念头。到了江边,只见那约十厘米粗的钢索悬在两岸山崖之间,中段自然下垂,下方是奔涌咆哮的雅鲁藏布江。过江时,人需用藤条和绳索将背、腰、大腿缚在溜索上,头朝对岸、面朝天空,借溜索下垂之势滑至江心,再手脚并用地攀爬到对岸。望着身下惊涛骇浪,我手心直冒冷汗。我终未敢尝试,此后也再未接触过溜索。当时不觉得什么,如今回想,不免有些遗憾——错过了一次难忘的体验,也少了一份对格桑德吉艰辛更切身的体会。

时间来到2018年春天,格桑德吉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完全国两会后,她回到林芝。按照上级安排,她需前往市一中宣讲两会精神。彼时我在市教育局负责思想宣传工作,便承担了协调任务并陪同前往。她衣着整洁大方,略施淡妆,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向师生们传达了两会精神。其间分享的一个小故事,令我印象深刻:她讲述代表们投票选举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全票当选时,她明显提高了声调,语气中充满崇敬与爱戴。

不久后,我又在市二小门口遇见她。她说全国及自治区人大代表正在林芝调研教育工作,她在等候其他同志。她手里握着一叠纸,是草拟的提案稿,很诚恳地请我看看文字表述是否有不妥之处。她的诚恳、认真与严谨,反倒让我有些不好意思。

这几年,我持续关注着媒体对格桑德吉的报道。面对镜头,她讲述往事时一直是不疾不徐、娓娓道来。提及母亲时,格桑德吉一度哽咽,她说家中兄弟姐妹多,家境困难,母亲把唯一的读书机会给了她,这份恩情她终生铭记。然而,在她求学期间母亲溘然长逝,彼时通讯闭塞,她竟在半年后才得知噩耗。未能正式告别,心中的伤痛难以释怀,每每提及便难过不已。她之所以选择回到大山任教,既是故土难离、母爱难忘,更是将对母亲的这份报答之情,升华为对家乡众多孩子的深沉之爱——让他们能够上学读书,见识更大的世界,体验更精彩的人生。

我拍下两张电视画面,通过微信发给她,附上了一个大大的赞。过了一会儿,她回复了一个微笑表情,宛如她脸上那抹纯真如孩子般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