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头条新闻

市政协驻堆龙德庆区古荣镇巴热村工作队:
“三解民忧”办实事 燕麦草种出“幸福路”

发布时间:2025-11-20 作者:次仁卓玛 来源:拉萨日报
“要是没有驻村工作队帮我们解决种子和机器的钱,哪有现在这些‘金草堆’!”堆龙德庆区古荣镇巴热村村民嘎杰堆砌起田间的燕麦草时,心里满是感激。自拉萨市政协第十四批驻村工作队进驻以来,以“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为出发点,用一株株燕麦草破解村民难题,让昔日“靠天吃饭”的村庄,蹚出了一条“借草生金”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巴热村地处高原,传统青稞种植投入高、收益低,每亩年利润只有五、六百元,年轻人外出打工,土地撂荒隐忧渐显。针对这样的实际问题,村第一书记兼市政协第十四批驻村工作队队长扎西平措带领工作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工作队在调研中发现,燕麦草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且市场对优质饲草需求旺盛,便与村“两委”班子就燕麦草种植事宜进行多次商讨,并决定先在一、二组进行试点种植。然而,发现部分村民心里存在“种子钱哪来?”“技术咋保障?”“卖给谁?”等顾虑。面对这些顾虑,驻村工作队更是坚定了“种草不是目的,让土地生金才是王道”的决心。

解“起步愁”:送种送机,给足村民“定心丸”

驻村工作队深知,要让村民敢尝试,必须先解决“起步难题”。驻村工作队联合村“两委”打出“暖心组合拳”:先后两次筹措7.4万元购买15吨优质燕麦草种子发给一、二组村民,又购买并发放了总价值7万余元的30台播种机送到村民手中。“不用自己花钱,工作队把‘家底’都给我们备齐了。”村民们的顾虑彻底打消了,1200亩连片燕麦草田热火朝天地种了起来。

解“技术愁”:多方咨询,守好田间“丰产线”

高原种庄稼,技术跟不上就是白忙活。为了让燕麦草长得好,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对接堆龙德庆区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专家并向古荣镇经发办咨询种植技术和补贴政策,组织村民加强田间巡查监测长势,精准水肥管理,确保了燕麦草的喜人长势。到了收割季,工作队又租用2台大型割草机和打包机,平均一天能收割42.8亩,效率是人工的80到120倍,不仅抢收了庄稼,还帮村民省下了大量人工成本。

“以前割青稞,一家老小齐上阵;现在机器一响,很快就打包好了。”嘎杰说,“工作队不仅送技术,还帮着算‘明白账’:种植燕麦草每亩能拿300元补贴,不用买种子又省了60元,这两项全村就增收43.2万元,比种青稞产值翻了番。”

解“销路愁”:朋友圈带货,让草变成“抢手货”

为了打开销路,工作队想出了“土办法”——带动村民搞“朋友圈经济”。村民们用手机拍下燕麦草收割、打包的场景,队员们带头转发,形成“熟人推荐链”;同时求助兄弟牧业县做宣传,邀请感兴趣的养殖户到田间地头参观,现场称重、装车,通过“眼见为实”,打消他们对饲草质量的顾虑。

这一招很快见效,燕麦草开售10天就卖出1000包,收入5万多元。堆成“草墙”的照片刷爆本地朋友圈,拉萨、那曲的养殖户驱车数百公里上门提货。截至目前,1200亩燕麦草已卖出三分之二,收入超50万元,预计总销售额75万元左右。

“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今年通过种植燕麦草取得好丰收,目前已经销售出去80%,我们也有了不少收入。希望今后工作队继续给予我们更多支持。”嘎杰说。

除了种植燕麦草,工作队还帮村里32名村民对接南北山绿化劳务,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想通过这个项目,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同时也改变村里单一的种植结构,给村民带来更多增收思路,让他们敢想敢干,改变他们的一些生产生活习惯,从而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扎西平措说,“下一步,工作队将联合村‘两委’推进村集体林卡提升改造,通过争取资金、自筹配套,丰富乡村旅游项目,让巴热村的增收路越走越宽,把驻村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效。”

从送种送机到技术护航,再到帮销增收,市政协第十四批驻巴热村工作队用一件件实事,把燕麦草种成了村民的“致富草”,也把为民服务的初心,深深种在了巴热村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