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头条新闻

今起,本报与青海日报联合推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系列报道—
科技赋能  智守“中华水塔”

发布时间:2025-11-25 作者:万靖 赵书彬 来源:西藏日报

图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安多片区玛曲乡壮美的自然风光。(那曲市林业和草原局创建办提供)

编者按:

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青海两省区的共同要求。西藏青海两省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青藏篇章。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西藏日报、青海日报联合推出“牢固树立‘两山’理念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青藏联动报道,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为主线,聚焦国家公园、清洁能源、生态旅游、生态畜牧业等领域,全视角呈现青藏高原奋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敬请关注。

“中华水塔”的生命之源,青藏交界的生态要地,位于那曲市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

冰川、湿地和湖泊在此交织成天然水库,滋养着万物生灵;雪豹潜行、藏羚羊迁徙、黑颈鹤翱翔,6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此栖居,展现着生命的顽强与活力;冰芯里藏着气候变迁的密码,独特的地貌记录着地球演化的痕迹……

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来,那曲市秉持“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持续推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藏北高原的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产、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

走进那曲市国家公园科研监测宣教中心,巨大屏幕上,姜根迪如冰川、藏羚羊栖息等景象实时呈现。

“目前全市重点区域已建成14个监测点,依靠太阳能供电和卫星传输,就算零下几十摄氏度的寒冬,也能全天候实时监测。”那曲市林业和草原局创建办工作人员扎西欧珠点开监测平台的屏幕,画面里清晰地显示着藏羚羊在草原上觅食的场景,“你们看,这是姜根迪如冰川,这是藏羚羊的迁徙通道……通过这个监测平台,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羌塘国家公园候选区尼玛片区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生态感知网络,让生态变化全程可视、实时可溯。”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面积达19.07万平方公里,唐北区域占4.87万平方公里,覆盖那曲市安多、巴青、聂荣3县13个乡镇,约占公园总面积的1/4。

扎西欧珠介绍,“十四五”期间,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围绕生态保护修复、自然资源调查、“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累计投入资金9.07亿元,实施项目50余个;同时,通过聘用牧民管护人员2.96万余人次,兑现生态管护资金2.8亿元,让牧民在守护家园的过程中实现增收,真正共享生态保护与发展的红利。

为精准监测记录野生动物动态、实时掌握山川水源数据变化,那曲市林业和草原局牵头建成那曲市国家公园科研监测宣教中心,并于2023年投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平台,为生态保护装上“智慧天眼”。

“以前巡护全靠人力,数据记在本子上,记不全还耗时费力。现在通过这个平台,既能实时掌握藏羚羊等物种的迁徙情况,也能监测当地冰川、草地等自然资源的动态变化,一旦发现火情或人类违规活动,系统会自动预警,我们能第一时间调度管护站人员前往处理,巡护效率大幅提升。”安多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杜鹏程深有感触。

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以科技为翼,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相辅相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生动诠释着那曲市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的坚定决心。

在科学监测的支撑下,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扎实推进精准治理,成效显著。自国家公园设立以来,唐北区域已恢复河湖植被5773.52亩,修复退化草原193678.41亩、退化湿地259929.83亩、沙化土地24820.48亩,鼠害防控164207.65亩,冰川雪山封禁保护500000亩……区域水涵养能力与生态功能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在这片家园繁衍生息。

在推进生态治理的同时,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坚持以人为本,探索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双赢之路。通过设立“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让牧民从草原利用者转变为守护者。今年,6102人享受该政策红利,每人每年可获1.2万元收入。

“水源保护是天大的事,保护不好,草长不好,牛羊养不活,万物都要受影响。”长江源头的“长江第一户”南扎一家世代生活于此,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随着那曲市推进国家公园理念进牧区活动的开展,“守护长江源”成为他的行动指南。考虑到长江源头地处三江源国家公园核心区,海拔极高、气候极端,全年大部分时间不具备高频次巡护的条件,他牵头组建长江源生态保护队,每季度组织队员们进行一次深入巡护,遇到受伤的藏羚羊,就抱回家救治;看见垃圾,就弯腰捡起;碰到无关人员进入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核心保护区,就耐心劝返,用最朴实的行动守护着母亲河的清澈。

安多县雁石坪镇那前玛村的共产党员地体,也牵头成立了生态保护志愿队,每月组织两次巡护,全村108户户户参与。“这几年,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巡护时发现非法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便立刻上报并协助制止,从那以后这里再没发生过类似事件。”地体笑着说,现在大家的生态保护意识都提高了,巡护时遇到游客,还会主动给他们讲解生态保护知识,“现在的智能化巡护模式,巡护效率更加显著,我们平时做得最多的就是捡拾被风吹散的垃圾,偶尔会救治受伤的鸟类、动物。”

如今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生态底色愈发鲜亮,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牧民生活在守护家园中日益改善。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的建设,正将一个个生态治理的“着力点”串联成一张坚实的“保护网”,让高原上的每一个人都成为守护生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