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2023年和2024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以9.5%和6.3%的增速领跑全国;2025年前三季度,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070.06亿元,同比增长7.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增速继续位居全国前列……一组组鲜活数据勾勒出高质量发展中的“西藏答卷”。
近年来,我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优环境发展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西藏立足实体经济,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年11月13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我国在建海拔最高的混凝土双曲拱坝电站——华电金上叶巴滩水电站成功下闸蓄水,正式进入首批机组投产发电运行准备阶段。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税务部门聚焦“主责主业”,持续优化服务举措,在项目建设各环节主动引导企业合规申报、及时提示涉税风险,护航项目建设。
这是我区大力改善营商环境、服务实体经济的实例。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近年来,我区积极推进一批创新性、引领性改革,先后制定出台《西藏自治区优化政务环境工作方案》《西藏自治区推进西南五省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工作实施方案》以及稳经济“38条”“29条”和优化营商环境“21条”等系列方案措施,增强经营主体发展信心,让营商环境“软实力”成为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2025年1月1日,《西藏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步入制度化、法治化新阶段。
“现在公司设立、变更、注销等都可以通过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公共服务门户网站办理,不仅审批时间快,办事体验还很好。”西藏金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扎塔说。
“好政策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最大底气。”西藏天地绿色饮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布次仁表示。该公司成立以来,累计定点收购青稞超万吨,助农增收800余万元,产品产量达68万吨。“这些成绩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和相关部门的帮助。”罗布次仁说。
当前,我区已构建了以高原特色农牧业、清洁能源、绿色工业、高新数字、文化旅游、现代服务、藏医药、边贸物流、通用航空为核心的九大产业体系。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使得我区实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今年前三季度,拉萨市新增各类经营主体2.35万户,同比增长1.8%。其中新增各类企业6117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73万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3家。截至目前,拉萨市登记各类经营主体累计达20.75万户,占全区的34.6%。
多举措提振消费信心
消费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
中国建设银行拉萨北京中路支行营业厅内,市民卓玛曲珍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专注地滑动手机。指着屏幕上的“建行生活”APP里的消费券图标,工作人员告诉卓玛曲珍:“你看,家电的、餐饮的,领券购买,能省不少钱。”随后指尖轻轻点击,优惠券瞬间落入“囊中”。
2025年4月至6月,总额达1300万元的消费券如甘霖洒落,精准覆盖家具家电、零售餐饮与汽车销售三大领域。
西藏星宇通讯器材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聂先生介绍,在“幸福高新·惠享生活”促消费活动中,他们紧抓政府消费券带来的热度,果断推出产品让利与换新补贴叠加优惠,销售额不断攀升,平均每天能达到45万元。
今年以来,我区在促消费方面下足功夫。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西藏自治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政策措施》,商务部门出台一系列促消费有力措施,各相关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协作,扎实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方面加力扩围,涵盖了汽车、家电、家装厨卫、3C数码、电动自行车等多个领域,同时持续开展“幸福西藏·惠享生活”系列活动,仅上半年就举办各类促销活动200余场次,有效激发了消费市场活力。
新型消费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数字消费保持高位增长。今年上半年,我区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42%,拉动线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6个百分点,数字经济与消费市场的融合不断加深。各大电商平台也纷纷加大对西藏市场的投入,优化仓储和物流布局。目前,拉萨市已建成多个电商仓储中心,部分商品可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
一系列促消费措施的实施,提振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激发了消费潜能。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68.46亿元,同比增长4.5%。
高水平推进对外开放
今年3月,日喀则,搭载今年首趟南亚班列的150辆新能源汽车,通过樟木口岸运往尼泊尔;
近日,首批阿里地区的2000箱冈仁波齐天然冰川矿泉水顺利运抵尼泊尔加德满都。
……
西藏是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众多“首趟”“首批”的背后,是西藏借助开放的东风积极融入国际大市场的决心和渴望。
拉萨海关副关长李崧介绍,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我区已拥有国家级正式开放口岸5个,叠加综合保税区、国际陆地港等开放高地,已成为“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重要通道。目前,西藏的贸易伙伴拓展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断完善开放平台、加快建设国际陆港、持续壮大口岸经济、深化拓展对外交流……开放程度有多大,发展空间就有多大。
开放,让诸如“氆氇”这样的西藏传统特色产品获得新生。日喀则市江孜县江热乡班觉伦布村“阿佳格桑工坊”的负责人格桑卓玛告诉记者:“我做梦也不敢想象,有一天我会带着我和姐妹们制作的氆氇走进巴黎的时尚展会。”2023年、2024年,格桑卓玛两度受邀前往巴黎展示氆氇编织技艺。如今,“阿佳格桑工坊”编织的氆氇已出口法国、美国、意大利等12个国家。格桑卓玛喜不自禁:“走出去真好,氆氇又‘活’了起来。”
记者从拉萨海关获悉,西藏7市地特色产品出口实现全覆盖,冬虫夏草、藏红花、高原矿泉水等一批“藏字号”特色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成为西藏对外开放的鲜活名片。
对外开放不仅意味着“走出去”,也意味着“引进来”。
2025年5月,搭载67名日本、阿根廷游客的“上海—日喀则”援藏旅游包机平稳降落日喀则和平机场。
截至2025年11月,西藏樟木口岸累计验放出入境旅客数量达361282人次,同比增长20.16%,俄罗斯、瑞士、圣马力诺、墨西哥、赞比亚等76个国家的旅客10年来首次在樟木口岸通关,彰显了西藏对外开放与跨境往来的强劲活力。
记者从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获悉,2025年前三季度,西藏接待入境游客35.67万人次,同比增长33.45%。
如今的西藏,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