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积极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法措施,着力提升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能力,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进一步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防线,“稳定安市”的根基更加牢固。
今年,我市推行“站室融合”模式,将原来的社区警务室和便民警务站有机融合,通过资源整合、职能联动、服务下沉,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逻、矛盾调解、法治宣传等工作,形成了“一警多能”的作战模式,构建起权责清晰、协同高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为辖区群众营造了安全、和谐、便捷的生活环境。现今,无论在清晨的社区街巷里,还是在深夜的居民楼栋间,总能看到警务站民警忙碌的身影:或街头巡逻,排查安全隐患;或入户走访,倾听群众需求。从晨光熹微到夜色深沉,他们的脚步穿梭在辖区的每一个角落,把守护的责任融入日常的每分每秒。
“我们立足警务站工作实际,以基层治理为抓手,以警地融合为切入点带动群众主动参与辖区的平安建设工作。同时,强化群防群治工作,以‘警格+网格’的治理体系,打破警地壁垒。此外,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深化部门协调,紧盯重要区域和关键时段,落实‘日碰头、周总结、月研判’工作机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把矛盾化解在源头,把隐患消除在萌芽,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嘎玛贡桑派出所嘎玛贡桑中路警务站教导员嘉央扎西说。
嘎玛贡桑派出所五岔路警务站负责人任旺平表示:“‘站室融合’是拉萨市公安局推动公安工作现代化、深化改革的务实举措,‘站室融合’后,按照‘人人都是接警员,人人都是网格员’的工作要求,有效推动治安防范与基层工作互补,进一步提高治安巡逻防范能力,基层工作更加扎实,治理效能持续提升,筑牢辖区平安防线。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站室融合’成效,优化运行机制,提高警务效能,守护辖区安全稳定。”
社会和谐稳定,离不开科技赋能。城关区娘热街道引入无人机、智能监控等高新技术,同步打通“我的移动爱家”App便民通道,形成“空中无人机+地面App+全域监控”的立体治理网络,无论是环境问题还是居民诉求,都能通过这一智慧体系得到精准高效的响应。
城关区娘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薛萌表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科技是关键,用无人机和智能监控,让环境整治、居民诉求从‘被动应对’变‘主动发现’,使我们的工作更便利、服务更精准。”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实施基层治理效能大提升战略,着力建设市县乡三级综治中心,强力推进“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诉讼服务中心一体化建设,创新开展“党员报到·链接幸福”“吹哨报到”活动,构建融合联动、信息联采、纠纷联调、治安联防、群众联服、法治联宣“六联”工作格局,采取“技防+人防”相结合的方式,建好了基层治理“一张网”。
与此同时,我市以多元化志愿服务项目激活群众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内生动力,为“稳定安市”注入温情。近日,城关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夺底街道巴斯社区“小锤叮当”项目凭借“民族团结+精准服务”模式与实效斩获金奖,成为多民族聚居区治理标杆。据了解,2023年底,面对辖区金银加工市场1486名流动人口、534家商铺及两大出租社区凸显的语言不通、文化摩擦、占道经营等治理困境,巴斯社区“小锤叮当”民族团结基层治理服务项目正式成立,并组建了由汉、藏、白、彝等7个民族20名志愿者组成的“小锤叮当”志愿服务队,推出“精准排查、精细治理、精心服务”三步工作法,构建起“3+3+N”矛盾调解体系,有效将矛盾消灭于萌芽、化解在基层。
金银加工市场商户周林高告诉记者:“‘小锤叮当’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市场有了很大的改变,街道整齐了、卫生干净了、邻里纠纷少了、治安事件少了、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增多了,大家相处得非常和睦。期待我们这个市场会有更多更好的变化。”
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十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精神,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围绕当好“七个排头兵”的奋斗目标,始终把维护社会和谐摆在首位,建好基层治理“一张网”,用好民族团结“组合拳”,守好宗教治理“责任田”,下好风险处置“先手棋”,把好意识形态“方向舵”,稳好法治建设“基本盘”,如今的拉萨,社会更加和谐,平安底色更鲜明,暖心温度更真切,奏响了一曲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