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援藏专栏>援藏成果

让法治阳光照耀雪域高原每一个角落
—全国检察机关对口援藏30年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4-09-03 作者: 来源:西藏日报

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拉开了对口支援西藏的帷幕。作为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30年来,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人才陆续进藏,奋战在雪域高原,忠诚履职,以高质效法律监督服务保障“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构筑起坚实的司法屏障。

30年来,援受双方坚持以干部人才援助为关键,以“传帮带”为着力点,推动西藏检察队伍素能持续提升。西藏检察机关派出98名年轻干部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挂职锻炼,援受双方分别选派 1007名和574名优秀人才通过“顶岗互派”“跟案锻炼”等形式强化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同时通过一大批业务骨干进藏指导办案,为西藏培养了一支“永不走”的人才队伍。近年来,西藏检察机关涌现出一批以全国模范检察官、个人一等功获得者、优秀公诉人为代表的先进个人和群体。

30年来,对口援助检察机关坚持“帮带”不“包办”,通过成功办理督促修复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行政公益诉讼案等一批重大复杂案件,实现办理一件、带动一类、指导一片。西藏检察机关组建以援藏业务骨干为主体的“一站式”帮扶小组,通过实地评查、案例研讨、个案会诊等方式,深入基层帮扶指导,总结形成“十必查”“六围绕”等工作方法。援受双方建立“三对接”机制,线下“结对”与线上“对接”有机结合、“手把手”帮带与“键对键”指导同向发力,构建全方位检察业务援助体系。

为进一步增强西藏检察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对口援助检察机关坚持实用实战导向,在培训需求、师资、实施上求精求准,培训援助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培训+指导”的模式靶向解决难点堵点问题。对口援助检察机关创新开展“菜单式”供给和“点单式”培训,推动援受双方同堂培训,实现“缺什么、训什么”,助推西藏检察工作上水平。西藏检察机关创建师资库和人才库,分别入库34人和179人,其中有24人列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各条线人才库。此外,对口援助检察机关还坚持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图书室、文化墙、篮球场等文化项目建设,保障西藏基层检察院文体活动有条件、有载体、有场地。西藏各市地分院充分借鉴对口援助检察机关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建设集党史、西藏史、检史、院史于一体的展览馆,打造了一批高水平、高层次的检察文化阵地。着眼检察人员文化需求,加强检察机关文化建设,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拉萨市检察机关的《护航雪域青春》、山南市检察机关的《雪域的正义使者》等作品获评最高人民检察院优秀文化作品奖。

为帮助西藏检察机关特别是基层检察机关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对口援助检察机关持续加大资金援助力度,助力西藏检察机关司法办案和基础建设不断提升。西藏三级检察院“两房”建设普遍完成,办公办案条件明显改善。国家检察官学院西藏分院建成并投入使用,每年培训2000余名检察人员。坚持援藏资金向一线倾斜,一批基层检察院“五暖心”工程以及12309检察服务中心相继竣工。35个海拔4000米以上的检察院办公区有21个实现供暖、9个实现供氧;生活区有23个实现供暖、7个实现供氧,基层基础设施旧貌换新颜。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电子化、信息化全面普及,信息科技援助势在必行。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重点培训、派遣专家指导等方式,积极推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在西藏三级检察院全面部署和应用,实现案件一网通管、一网通办,西藏检察机关司法办案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对口援助检察机关提供广泛使用且成熟可靠的办公办案软件,支援114个法律监督模型,“文书宝”等一系列智能检务软件在西藏检察机关落地见效,有力推动司法办案智能化便捷化。在全国检察机关的全方位支援下,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牵头建设的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协同办案平台,打造了西藏政法“数字高速公路”,西藏检察工作逐步向智能化、现代化迈进。

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对口援助检察机关的大力支援下,西藏检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这些成效既承载着全国检察机关的深情厚谊,也浸润着西藏全体检察人员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新时代新征程上,西藏检察机关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为维护西藏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