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援藏专栏>援藏动态

逐梦在格桑花盛开的地方——北京市“组团式”教育援藏三年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9-07-19 作者:孙靖宇 来源:拉萨日报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本着“扶贫先扶智”的原则,在总结北京市“成建制”教育援藏模式的基础上,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制定下发了《“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区推广“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组团式”教育援藏创新于北京,植根在拉萨,3年多来,北京始终走在各对口支援省市前列,“组团式”教育援藏正在普惠拉萨孩子。

  建机制,开创“组团式”教育援藏新模式

  按照中央和教育部统一部署,“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的其中一个重要任务是充分利用对口支援省市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向西藏选派支教教师,培养造就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组团式”援藏始于2015年,但小学是在2017年才有的概念。所以,北京市首批小学“组团式”援藏队伍,甫一出现,便吸引了关注,责任有多重,不深处其中很难真切地体会其滋味。转眼间,来自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四小学的援藏教师鲍立芹在拉萨市第一小学已经工作两年了,时至今日,她仍清晰地记得:2017年4月的一天,在接到招募援藏教师消息时的兴奋之情。只是,那个时候谈希望,这个时间谈总结。拉萨市第一小学成立于1952年,已经有67年的办学史。这是一所拉萨名校,荣誉的背后是“一小”人67年的接续奋斗。其实,从迈入学校时的那一刻,鲍立芹就感受到学校的管理是薄弱的。“可既然来了,就要做出成绩”秉持这样的初衷,鲍立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牵头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局部调整管理方案,比如组织培训、赛课、开展师徒结对活动、期末进行全学科质量分析、开学开展工作计划解读等,在推行中不断调整,在调整中加强沟通,学校的管理在一点一滴地提升。“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促特色,以特色促文化”,在市一小的校园里,这样的办学理念标语赫然醒目,在鲍立芹的带动下,在谋求一种长效的、有效的、规范的、科学的理念之中,学校的整体能力在提升,孩子的获得感在显著增强。

  开创“组团式”教育援藏的先河后,2017年8月,北京市“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进一步向纵深拓展,由单一援助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拓展为同时援助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拉萨北京中学、拉萨市第一小学、拉萨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所学校,涵盖了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教育各个学段,特别是精选了北京四中、八中等一批顶级学校的骨干教师,“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无论是从规模还是质量都迈上了一个大台阶,真正实现了提质增量。

  内地西藏班是许许多多西藏学生和家长最为期待的,可是内地西藏班都在内地,何时才能“搬到”家门口呢?拉萨许多孩子和家长有想法,有期待。在接受“组团式”教育援藏期间,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成绩年年突破,办学质量不断提升。2017年高考上线率达到了100%,本科率达81.04%,一本录取率达33.13%,多名高三毕业生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名牌大学,各项指标连年迈上新台阶。学校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由2014年380分一路攀升为2017年的444分。“学校已经成为全区普通高中的排头兵,初步建成了在拉萨市的内地西藏班。通过‘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北京的优质教育正在通过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在宽广的雪域高原普惠孩子。”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德育副校长刘军表示。

  夯基础,增进西藏教育内涵式发展自身动力

  建立西藏与内地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常态化机制,帮助西藏整体提升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切实提高西藏受援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是摆在北京教育援藏人面前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

  在持续投入改善拉萨教育基础设施方面,“十三五”期间,北京援藏资金进一步向县(区)基层、贫困地区大力倾斜,仅2017年即投资约7500余万元,用于当雄县学校太阳能供暖工程,支持城关区建设第22幼儿园,支持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开展校园楼宇内文化提升改造,支持拉萨北京实验中学开展校园人文绿化提升改造工程等等,持续投入不断改善着拉萨教育基础设施水平。

  这么多的项目,受益者自然也很多,都说一年有四季,可在拉萨当雄县只有两季:一个是冬季,另一个大约是冬季,这里年平均气温比拉萨低8至10度。以当雄县纳木湖乡中心小学为例,这所学校距离拉萨市区220公里,海拔4700多米,纳木湖乡中心小学学生达瓦拉姆脸上的“高原红”,就与温度低密不可分。采访中达瓦拉姆说:“我们小学所处位置海拔高,即便是夏天温度也不是很高,每年的七八月份都还有飘雪的时候!”在北京援藏指挥部对接下,北京援藏投入资金4000万元实施的当雄县小学、初中学校太阳能供暖工程于2017年启动,目前已经全部实现供暖,全县近万名中小学生受益。供暖设施的完工,将当雄县学校教工和学生宿舍、教室、食堂等室内平均气温提升至20℃以上,教室不冷了,无论是教师还是孩子都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了。

  在以教脱贫实践中,拉萨北京实验中学试点设立“京藏宏志班”,面向拉萨市精准招收建档立卡户学生31人,每年投入专项经费为班级配置优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量身设计课程体系,通过教育资源倾斜帮助贫困家庭孩子更好更快成长成才。“十三五”期间还将投入扶贫资金4000余万元,进一步瞄准精准扶贫,把“京藏宏志班”覆盖至小学、初中、高中12个年级,充分发挥以教脱贫的作用。从2017年开始的“京藏宏志班”北京游学交流活动中,老师们把讲在课堂里、写在书本上的知识融入首都的实景里、拉萨学生的旅途中,逐步增进了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意识。

  带队伍,促进“输血式”援藏转向“造血式”援藏

  带动和培训当地教师,辐射带动西藏县、乡中小学校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的另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通过教育援藏最终实现西藏教育摆脱援助、实现自身良性发展的终极目标。

  鲍立芹积极发挥北京后援团队优势,多次组织拉萨市第一小学骨干教师赴京培训,多次邀请北京优质资源学校专家到拉萨进行短期援藏,拉萨市第一小学语文教师曲央也深有感触:“我2008年毕业于湖南民族教育职业学院,专业是计算机,后来参加工作后要从事小学汉语文教学工作,确实需要做许多调整。鲍校长来了后常常到我的课堂听课,对于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指导,现在我所带的班级汉语文课是全年级很靠前的,这些都要感谢我的‘师傅’鲍校长。”

  拉萨北京中学校长曹晓东在援藏工作中既注重尊重了当地老师的意见和劳动,又发挥了援藏老师积极融合、智慧高效的工作水平,使得拉萨北京中学的援藏团队和当地各民族干部教师职工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2018年拉萨北京中学高考取得优异成绩,652人参加高考,651人达到录取最低控制线,上线率99.85%,让每一位援藏教师爱上西藏,自愿服务西藏,是让援藏教师自觉以首善意识、首都标准完成工作的重要前提,也只有明晰“来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才能激发潜能,主动作为,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拉萨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王艳四着力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了课程标准制订工作,坚持与行业对接,确定了课程定位、学习目标、课程设计等,制订出20门专业课程标准,着力培养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援藏数学教师李鹏用风趣幽默的课堂语言,把学生们惧怕的高中数学知识讲得引人入胜,接手的两个年级最差班每次考试平均分至少超其他班级30多分,学生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考到北京去,去看李老师”。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北京市“组团式”教育援藏正在为拉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老师们用自己的灵魂去召唤另一个灵魂,帮助西藏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援藏在继续,逐梦在格桑花盛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