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木县第七批北京市援藏工作掠影
拉萨市尼木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势险峻,有些村组至今还没有公路,不通汽车,往往天未亮便要启程,徒步几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中途还要经受高原缺氧、崎岖道路的考验。
第七批北京援藏干部、尼木县委书记范永红每到一个村庄,总是要把百姓们召集在一起,宣讲党的惠民政策,并为本地今后的发展作详细调研,临走前还不忘给乡亲们送上贴心的慰问品,他的足迹遍布整个尼木县。
援藏近3年的时间里,尼木县第七批北京市援藏干部团队始终与全县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并肩奋斗,不断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形成了以干部援藏为龙头、项目援助为重点、资金援助为保障、智力援助为根本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援藏工作格局,援藏工作不断得到深化和拓展,努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建设较快发展。
创新思路谋发展
尼木县是拉萨市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县,多年来,尼木县历届援藏干部深感经济发展的责任重大,坚持实践探索,在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各类资源,理顺发展思路,努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尼木县不仅在经济指标上取得了明显进步,更重要的是在几个重点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积极推动了重点矿产业项目建设,努力扶持尼木铜业公司发展壮大,先后完成了尼木铜业投资5.8亿元的5000吨电解铜厂项目,落实了拉萨天利矿业公司投资1.5亿元的矿产资源勘探项目,并督促矿产开发企业做深度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延长产业链,提高发展质量。
旅游强县是尼木县的另一项重点发展计划。尼木县位于拉萨和日喀则两大城市之间,县里的尼木吞巴景区去年刚获得拉萨市首个“中国最美村镇”称号。范永红介绍说,2013年6月份,集游、购、吃于一体的吞巴风景区投入运营,当地200多家农户吃上了“旅游饭”,预计两三年时间能基本成熟。“最近,吞巴风景区和内地的400家旅行社对接,今后游客会越来越多,风景区已计划投资3千万开建景区二期。”吞巴景区正式开门迎客,改变了尼木没有旅游业的历史,尼木文化旅游开发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改善民生惠群众
自北京援助尼木县以来,北京市共在尼木县实施了58个项目,总投资达9096.51万元。目前第七批援藏项目已实施了10个援藏项目,分别是农牧民培训中心项目、环城路项目、县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县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期)、原种藏鸡保护与养殖项目、2014年惠民项目自来水厂扩建项目、吞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建设项目、县城供暖工程(二期)、乡(镇)采暖工程,共计1亿1千多万元。这些项目完善了县城一环二纵二横的路网架构和照明系统,改善了该县基础设施,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
尼木虽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但经专家论证,非常适合养殖藏鸡。目前,全县有藏鸡养殖专业户2000户,分散养殖藏鸡规模达10万只。“我帮老百姓算过账,一户养50只藏鸡,一年纯收入4000元,比种青稞收入高多了。”范永红着手把藏鸡产业打造成尼木县的净土健康产业之一。下一步准备依托干部包村包户等机制,手把手培训农户,发展经济合作组织,同时引入二维码追溯系统,确保成鸡的质量和无污染养殖,他还派了工作组去北京和上海考察高端市场,并签订了初步的订货协议。
打造有激情能奉献的团队
尼木县的干部有汉族也有藏族。范永红初来乍到,怎样凝聚该县干部的心劲?范永红深入扎实地调研让当地干部心服口服,他开阔的视野和更高的眼光,也让当地干部认同了他的发展思路,愿意跟着他甩开膀子干。
为更好地融入当地,尽快熟悉当地情况,范永红组织大家到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尼木县烈士陵园为烈士敬献哈达,学习烈士的英雄事迹,到烈士遇难地凭吊;到贫困户中结“穷亲戚”,为贫困户送去过冬衣服、大米、食用油、砖茶等生活物资,援藏干部与贫困户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帮助解决生活问题,一起琢磨脱贫办法。
节假日期间,尼木县第七批援藏干部选择留下来值守。“大家想的是万一有突发情况,能第一时间赶到。我们这个团队现在有激情,能奉献!”范永红说。
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风一吹塑料袋满天飞,冬天眼睛都睁不开,大街上狗比人还多”,这是很多人对从前尼木县的记忆。改善生活环境是老百姓的满心期待,为了能让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尼木县第七批北京市援藏干部团队可是没少费心思,先是从环卫队伍开始,增加人员,加大打扫力度,再向商家进行宣传,实行门前“三包”等等,除了环境的改观,城镇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尼木县第七批北京市援藏干部团队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没有引进和发展任何污染企业,在经济社会建设中,见微知著,抓好预防,从工作的细节处抓好生态保护工作,严防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争把住源头,严把环境准入关。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把矿山资源开发项目“环评”关,切实从源头上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重点实施了荒山荒坡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积极实施苗圃改扩建工程、封山育林和防护林工程。通过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尼木县主要河流和湖泊水质状况保持良好,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每天晚饭后,尼木县援藏干部们都会绕着县城散步,老百姓都认识他们,热情地打招呼、聊几句,“这时候,感觉我们已是尼木的一分子了。”范永红感叹道。
一队坚守在高原的领导班组,通过不懈的努力,带领着尼木县人民走向富裕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