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援藏专栏>援藏故事

长江边盛开民族团结幸福花

发布时间:2021-09-20 作者:王人聆 来源:拉萨日报

在长江入海口的江海平原上,生活着一群来自雪域高原的藏族孩子,他们的年龄在12至18岁之间,远离家乡和父母,在距离家乡四千多公里之外的南通求学。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在异地他乡有一群“南通家长”,带给他们家庭般的关怀和温暖。

“我在南通有个家”系列活动,最早要追溯到1998年第一届学生进校后,学校的教职工分别担任了一名或几名藏族学生的“家长”,在思想、学习、心理、生活等诸多方面给予学生亲人般的关爱,并在重要节庆日带他们回家,让他们感受亲情。“初中刚来的学生年龄小,他们远离家乡来到了南通。我们想给每一个西藏班的孩子在南通都‘安’一个家,让他们在南通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南通西藏民族中学原党委书记、校长杨小凡说。

2009年,南通市侨界50个志愿者家庭主动联系学校,表示想与学校的学生结对。南通市侨界联合会前主席镇翔说:“有很多侨眷他们的子女都在海外,寄住在友好人士家里。这些侨眷有能力、有时间照顾好这些孩子。所以我想组织南通的侨眷,让他们与从西藏来的学生结成对。我这个想法提出来后,立即得到广大侨眷的积极响应。”

南通西藏民族中学党委书记郁玉霞说:“为了让这项活动进一步拓展,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真正从书上落地,我们到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民政局、团市委、妇联进行沟通,地方党委、政府也都非常支持这项工作,但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做好孩子们的安全工作。”

2012年12月,南通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教育局、民宗局、共青团南通市委、市妇联联合发文,在全社会开展招募志愿者家庭结对活动。消息一经发出,得到南通市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主动报名的志愿者非常多。最后经过学校认真筛选,确定100名志愿者家庭和西藏学生进行结对。这些“关爱高原雏鹰”志愿者家庭走进了南通西藏民族中学,走到了西藏班学生身边,用实际行动温暖了藏族孩子。

2014年1月25日,为进一步壮大南通志愿者队伍,创新南通志愿者结对方式,学校与南通市田家炳中学联合组织开展了“我在南通有个家·我在西藏有个伙伴”活动。145名初一藏族学生和164名志愿者家庭走到一起,通过汉藏学生间的书信往来、带藏族孩子回家过节、两校间联谊等多种形式,加强青少年学生之间的认识和沟通,也把南通人民的亲情和友情带给更多的藏族孩子,使他们更深切地感受到南通这片土地上的浓浓真情,感受到中华大家庭的温暖。

“我们通过开展两所学校的学生同吃同学同一天、一起上一节‘中华民族一家亲 共同构筑中国梦’主题班会,一起过林卡、一起游览南通、跳锅庄舞等这些活动,不仅在他们成长的轨迹中留下难忘而珍贵的记忆,也培养了孩子们的担当和责任,进一步加强了汉藏青少年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构筑起青少年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实际行动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新时代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开花结果。”南通市田家炳中学学生处副主任汪吉说。

我们相信,有南通市各界爱心人士作为坚强后盾,我们的“雏鹰”定能在祖国的蓝天展翅翱翔,也一定会为民族的团结进步与共同繁荣展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