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的路灯不亮、哪里的下水道井盖被盗了、哪里有占道经营等违反城市管理的情况,虽然地处高原,但拉萨城管人员和很多内地大城市城管人员一样,对着监控室里的屏幕,第一时间就能掌握情况。而以前可不是这样的情况,在那时,由于拉萨城区面积不断扩大,执法人员人力有限,对于一些违反城市管理的现象不能及时发现。在人员配备上,一条路上配有2—4名工作人员,管得了东头管不了西头,产生了很多执法空白地段。能让圣城拉萨“睁开眼睛”的是一套名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系统,这套系统总投资1980.95万元,系统建成后,拉萨市容状况得到了全面的改观。系统把城市中有限的资源整合起来,运用科技手段,通过万米单元网格化将城市分区,每个单元网格内只要发现有违反城市管理和违法行为,小到一个井盖的缺失、某条路道的路灯不亮、大到发生突发事件,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都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进行处理,达到实时监测城市的目的。而这套系统的背后却凝聚着马芝蕾的太多心酸。
享受付出的快乐
“马姐来了......马姐你好......”当马芝蕾来到拉萨街上,看望正在工作的城管队员们的时候,大家总会围拢过来,朴实热情的寒暄一番,虽然已经有一年的时间没在一起工作了,但曾经一起忙碌的时光让大家像兄弟姐妹般的亲密。
去年7月8日,来自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时任研究室副处长的马芝蕾,接受了援藏工作来到拉萨。虽然在拉萨市担任拉萨市城市管理局综合执法局的副局长,但到达这座雪域圣城之后她便来到了最基层的第五执法大队,跟随着管委干部、执法队员,到市面、到街道,参与市政市容管理的巡查工作。“我们不光是带着经验来,也要向当地学习”。刚到拉萨的时候,身体对气候、环境都不适应,快走上几步都会气喘吁吁,而很多藏族的执法队员总是会给予马芝蕾以细致的关照。“跟着他们干,才知道他们的辛苦,在巡查的时候,大家一起哭一起笑,彼此的感情像兄弟姐妹一般”。来到拉萨之前的马芝蕾从没接触过城管工作,而到了拉萨,和当地队员们一同早出晚归,在责任片区一走就是好几圈,她自己也笑谈“走多了,不转向了,短短的时间就认识了拉萨这座城市,街道就是我们的办公桌”。基层工作的辛酸也给马芝蕾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特别是查抄夜间无照烧烤,城市整治的需求和普通市民消遣的需求出现了矛盾,虽然小贩们的行为不合法,但迎合了很多消费者的需求,在执法现场,不管是说服教育,还是没收,都会出现很多人围攻,不但小贩们辱骂执法者,很多人围观的市民也表示出不理解,如此费力的工作却得不到群众的认可,不但队员们觉得委屈,马芝蕾自己也对城管方法产生了疑惑。在基层工作的这段时间,她不断的走访、写调研、了解情况,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怎样能够长期的让执法渠道更加畅通?怎么才能让工作方法适应拉萨这座高原圣城?
让圣城擦亮眼睛
“送来东西这里是需要的,但先进技术的支援更为重要”。在深入的调研之后,马芝蕾看到拉萨城市的快速发展,而城市管理人员的数量远远跟不上,可拉萨虽然监控探头不少,但这些探头并没有投入到城市管理上来。于是,数字管理项目也应运而生,北京为此投入了1980万元,第一期工程顺利的进行了,所谓数字城管,就是通过视频,发现城市管理中的问题,快速反应,快速处理,改变了以前靠人转,四处救火似的执法状况,数字城管系统建立完成后,监控探头就成为了城市的千里眼,再配以呼叫平台,整个城市的管理,进入了一个高科技、数字化阶段。而对于数字城管,马芝蕾以前也并没有接触过,相关知识,对于她来说也是全新的,需要恶补......“不是我一个人在援藏,是整个北京市政管委在援藏”。在拉萨数字城管系统的建设中遇到任何问题,马芝蕾都会及时求援,而北京市政管委都迅速的给予了最有力的帮助,北京市政管委的协调办和信息中心,第一时间给予系统建设的技术支持、科技信息处、法规处,及时的对拉萨数字城管的操作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不但走进来还要走出去,很多拉萨的城管人员,成为了北京市政管委的常客,先进的工作经验,让大家受益匪浅......
如今拉萨数字城管系统的一期建设已经完成,现代化的城市管理已初具规模,在今后的数年里,二期、三期的工作也在计划之中,但在马芝蕾眼里,一期工程,系统还没有真正发挥出管理功能,“我们的目标是,第一期看得见,第二期用得着,第三期管的好。三期全部完工后,拉萨市通过城市化管理系统,能够对城市的风貌进行全方位的把控,随时发现问题,即时处理。协同政府做好管理城市的职能”。
柔情留给了高原
作为拉萨市城市管理局综合执法局的副局长,马芝蕾有着工作上的韧性和果断,但在生活中,作为妻子和母亲,马芝蕾有的却是对亲人的歉意。年初,数月未见的丈夫来到了高原探望她,但由于正处于繁忙的工作中,初到高原的丈夫无奈的成为了拉萨街头的义务巡视员,每天大部分的时间陪着马芝蕾穿行在拉萨的大街小巷,白天转完了晚上还要转,马芝蕾开着玩笑的对丈夫说“带你去看拉萨的夜景”。就这样,难得的探亲机会,就全献给了工作。马芝蕾的女儿考上了国外的大学,原本想去送女儿的计划也不得不因为援藏而作罢,如今只有在吃午饭的间隙时间,打开手机,和在地球另一端的女儿道个晚安成为了母女俩唯一联系的方式。
公认的“马大姐”
在拉萨所有的援藏干部中,没有人不知道马大姐,不光是比她年轻的小伙子,就连岁数大一点的人也愿意亲切的叫她马大姐。“马大姐”不但是一个称呼,更是一种亲情的表达。马芝蕾是作为此批北京援藏队伍中的唯一女性,她以细腻的处事方式,赢得了大家的敬重。有一次,一位援藏干部的亲属前来拉萨探亲,但这位援藏干部却因为临时的工作,没有在拉萨。而这位亲属又因为不适应高原环境,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住进了医院。马芝蕾得知后,跑到了医院,连续几天看护在左右,担起了全部的照顾工作,直到病人康复。不光是出现问题会见到马芝蕾的身影,只要有探亲的家属来到拉萨,马芝蕾都会担当大家的代表,前来看望。而对于身边的援藏干部,马芝蕾更是照顾的无微不至,在她手上有一张表格,上面清晰的记着每个人的生日......“来到这里,所有的援藏干部都是亲人”。正是这样的感情,让马芝蕾成为了所有人的“马大姐”。
采访手记
“来到这片雪域高原,我才发现原来天可以这么蓝,云可以这么白,阳光可以这么炙热,心灵可以如此纯净,生命可以如此顽强......”这是马芝蕾的援藏感悟,从她的感悟中,能够看到她对这片土地的深深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