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雄,藏语意为“挑选出来的好地方”,平均海拔4300米。说当雄,你可能不一定知道,但说起纳木错来,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虽然是“好地方”,有着众人艳羡的风景,但当雄海拔高、寒冷、干燥、多大风,低温,天气变化大,自然灾害频繁也是出了名的。在拉萨,当雄县有几大“最”:距离最远、位置最偏、海拔最高、氧气最少、环境最艰苦、条件最差。但就是在这样一个连西藏当地干部都不愿意去的地方,有一群来自北京的援藏干部,年复一年无怨无悔地支援着这里的建设。2010年开始,北京第六批援藏干部于波带着他的当雄团队,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藏生活。在他们的努力下,2011年,当雄的经济增长迅猛:全县实现GDP6.5亿元,同比增长18.61%,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8524万元,比去年翻了一番;牧民人均收入6700元,同比增长30.15%。一串串令人振奋的数字背后是无法想象的艰辛的付出,请记住他们:
于波,来自北京市昌平区发改委,现任当雄县委书记;
张海青,来自北京市平谷区城关镇政府,现任当雄县常务副县长;
胡勇,来自北京市密云县农业服务中心,现任当雄县副县长;
齐军喆,来自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现任当雄县畜牧局副局长。
责任最重,比山还高比海还要深
进藏之前,于波给自己立下了一个誓言:要么不去,去了就踏踏实实地干!要做打基础、谋长远、见实效的事。领导也语重心长地嘱咐他:潜下心,俯下身,扎下根,好好干。这些他都牢牢记在心里。2011年辉煌成绩已经过去,在于波的心里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要实现2012年县财政收入超过1亿元,2013年GDP突破12亿元,2014年牧民人均收入超过1亿元,分别提前3年、2年、1年完成“十二五”主要经济指标!让当雄县的经济实现飞速发展!
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于波带领这个团队,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旅游业、畜牧业,改善民生,促进经济,一步一步开展工作,真心实意地为当雄百姓谋福利。“带着任务来藏,肩负责任在藏,不留遗憾离藏”,是他们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从在藏率、在岗率来讲,于波更是一个先进表率。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着身边每一位干部和群众。于波要求所有援藏干部的差旅费、交通费、伙食费、住宿费、水电费都自己交,还自己出钱给大家做伙食费。“既然是援藏的,就不能占当地的便宜,不能花当地的钱。”于波带领着这个团队,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将责任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在当地干部群众中树立了崇高形象,无不受到尊敬和爱戴。
有调研才有发言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穿着一双布鞋,带着一部多年未换的老式和弦铃声手机,一支笔、一个密密麻麻记满笔记的本子,于波经常是风里来雪里去地走乡入户,不知道的老百姓还真看不出这竟然是一位书记。当雄矿山较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安全也是第一要素,穿上雨鞋,带上安全帽,于波就奔波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各个矿山开展安全检查。
就是怀揣着这种至高至真的责任心,靠着一种坚定地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于波和他的堆龙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招商引资,旅游强县,发展畜牧
在当雄这样艰苦的环境里,要吸引投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加上当地受传统陈旧观念的束缚,工作开展更是举步维艰。而主管招商引资、环保和监察的张海青可真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皮,毫不夸张的说,真是求爷爷告奶奶。跑5000米以上的矿山那是家常便饭,一个点一个点的跑,一个人一个人的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9个,协议总资金29.05亿;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88亿元,工业增加值1.72亿元,工业投入2.37亿元,同比均增长31%。
虽然援藏是阶段性的,但旅游业却需要一个长远规划,这也正是于波要做的“谋长远”的事之一。分管旅游和医疗卫生的胡勇也在旅游上做了大量工作,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当雄的“一核一心两区一带”。很多人知道纳木错,知道羊八井,却不知道当雄,这“一心”就是把当雄打造成为拉萨市旅游的副中心,提高当雄在拉萨旅游中的地位,“一核”就是念青唐古拉-纳木错旅游集核,包括景区提升、旅游项目丰富、接待设施的完善。两区一带,就是羊八井地热温泉休闲度假区、乌玛塘藏族风情文化体验区,还有藏北羌塘草原文化产业带,经专家考证,这一带曾是唐蕃古道。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当雄旅游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胡勇还在改善旅游环境卫生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甚至从一个厕所、一个垃圾桶做起。2011年,当雄旅游人数达到43.6万人次,同比增长28%;旅游收入超过5209万元,同比增长31%,这在拉萨市都是名列前茅的。
作为拉萨市唯一的纯牧业县,发展畜牧业意义重大。齐军喆既是畜牧管理干部又是技术干部,负责协助畜牧局局长抓全面工作,还负责技术培训工作。除了进一步完善规章管理制度以外,为了培养当地干部,齐军喆还召集了两批技术人员赴北京培训,切实收到了实效。
不“独在异乡”,不“为异客”
“独在异乡为异客”,这句诗道出了远离家乡的人孤单寂寞的心情,原本在北京不熟识的人却在当雄组成了一个团队,过起了集体生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于波把当雄这个团队凝聚到一起,大家不再是孤单一个人,把当雄当成自己的家乡一样去建设。
2010年在当雄任副县长的第五批北京援藏干部陈北信牺牲的噩耗传来,让第六批远赴当雄援藏的干部们既难过又忐忑,难过的是失去了一位好干部、好援友,忐忑的是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生存和工作条件,以至于生生的夺去了一个人的生命?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甚至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但是真正来到当雄时还是让大家更为震撼。
先不说一直饱受高原反应的折磨,嘴唇发暗、脸色发红、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掉头发、白头发增多、视力下降等等,每次体检,当雄的干部们的健康指标总是相当不容乐观的。加上前有陈北信的牺牲,压力无时无刻不在笼罩着大家。说实在的,只要稍不注意,陈北信就离大家并不遥远。
当雄的八级以上大风刮得是出了名的响。白天吹得人东倒西歪找不着北,晚上呼喝地带着吹走一切的凶猛劲儿。当雄海拔高又缺氧,经常失眠睡不着,好不容易有了睡意,外边大风又吹得咣咣作响,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醉酒的人在狠狠砸门,有时候门窗都被忽然吹开。在当雄,连睡一个好觉都是一种奢侈。
刚到当雄时,连食堂都没有,宿舍也不够,大家就凑合着挤在一起住。看到宿舍楼下码着一摞摞干牛粪,大家都不知道是干嘛的,当地人解释说这是干部们冬天取暖和做饭用的。这就像八九十年代的老北京的冬天,烧着蜂窝煤炉子,烧水、做饭都用它,放到现在实在是无法想象。
于波是这个团队的带头人,每次饭后,他就带着大家去散步,拉拉家常,谁有什么困难有什么开心的事,都拿出来说说。但大家都不说自己的苦,虽然都是有目共睹,谁家不是上有老下有小?谁不是夜里经常失眠第二天还要精神百倍地投入到工作中?对他们来说,能上拉萨休息下睡个好觉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而于波却是一直带头坚守在当雄部署工作,一年多下来,每个人都瘦了许多,于波更是瘦了20多斤。“不跟组织提要求”这是于波对自己的要求。在这样一个恶劣的地方,有这样一群可敬的人,相信当雄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