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援藏专栏>援藏人物

援藏期间要为当雄人民做足贡献

发布时间:2012-04-23 作者: 来源:拉萨市委办公厅
    当雄,海拔高、缺氧、干燥、大风、低温,天气变化大。在北京援藏干部中,流传着当雄县的几大“最”:距离最远、位置最偏、海拔最高、氧气最少、环境最苦、条件最差。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有一群援藏干部,年复一年无怨无悔地支援着这里的建设。
    2010年,北京市第六批援藏干部于波带着他的团队,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藏生活。在他们的努力下,2011年,当雄县的经济增长迅猛:全县实现GDP6.5亿元,同比增长18.61  ,地方财政收入累计完成8524万元,比上年翻了一番;牧民人均纯收入6700元,同比增长30.15 。一串串令人振奋的数字背后是艰辛的付出,这是一个令人称赞的团队:于波,来自北京市昌平区,现任当雄县委书记、北京援藏指挥部当雄县党支部书记;张海青,来自北京市平谷区,现任当雄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胡勇,来自北京市密云县,现任当雄县副县长。
    ■责任重于泰山进藏之前,于波给自己立下了一个誓言:要踏踏实实地干3年,要做打基础、谋长远、见实效的事。在于波心里有这样一个目标:2012年实现当雄县县级财政收入超过1亿元,2013年实现牧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2014年全县GDP突破11亿元,分别提前3年、2年、1年完成“十二五”主要经济指标。
    为了这个目标的实现,于波带领他的团队,开展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旅游业、畜牧业,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真心实意地为当雄百姓谋福利。带着任务来藏,肩负责任在藏,不留遗憾离藏”,这是这个团队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于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着身边的同志。他要求当雄的援藏干部自己交差旅费、交通费、伙食费、住宿费和水电费,他还自己出钱给大家当伙食费。
    “既然是援藏,就不能占当地的便宜,不能花当地的钱。”于波带领着这个团队,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有调研才有发言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穿着一双布鞋,带着一部多年未换的老式手机,一支笔、一本密密麻麻记满笔记的本子,于波经常是风里来雪里去,走乡入户,开展调研。当雄县的矿山较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安全是第一要素,穿上雨鞋,带上安全帽,于波经常奔波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矿山检查工作。
    ■招商引资,旅游强县为了实现当雄经济跨越式发展,主管招商引资、环保和安监的张海青真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当雄县完成招商引资项目9个,协议总资金29.05亿;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88亿元,工业增加值1.72亿元,工业投入2.37亿元,同比均增长了31 。
    虽然援藏是阶段性的,但旅游业却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分管旅游和医疗卫生的胡勇也在旅游上做足了文章。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当雄的“一核一心两区一带”。很多人来了西藏,知道纳木措、羊八井,却不知道当雄,这“一心”就是把当雄打造成为拉萨市旅游的副中心,提高当雄在拉萨旅游中的地位,“一核”就是念青唐古拉—— —纳木措旅游集核,包括景区提升、旅游项目丰富、接待设施的完善。两区一带,就是羊八井地热温泉休闲度假区、阿热湿地藏族风情文化体验区,还有唐蕃古道—— —雪域天路旅游观光带,经专家考证,这一带曾是唐蕃古道。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当雄旅游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胡勇还在改善旅游环境卫生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甚至从一个厕所、一个垃圾桶做起。2011年,当雄旅游人数达到43.6万人次,同比增长28 ;旅游收入超过5200万元,同比增长31 。
    “不给组织提要求,但在援藏期间要给当雄人民做足贡献。”这是北京援藏指挥部当雄县党支部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在这样一个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的地方,有这样一个团队,相信当雄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