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援藏专栏>援藏生活

结缘尼木 情系今生

发布时间:2016-06-03 作者:彭松涛 来源:拉萨晚报

  2013年7月,我满怀豪情地踏上了梦寐以求的雪域高原,来到拉萨市尼木县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尼木山峦起伏、河谷纵横、交通闭塞、资源匮乏,在拉萨市8县区中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是,尼木文化底蕴深厚,民风非常淳朴、自然生态良好,是雪域高原的一方净土。

  2013年7月12日,去尼木报到的第一天,因为泥石流我们在318国道被堵了近两个小时。尼木不仅干线公路路况差、泥石流频发、交通事故多,而且县城没有循环路网、道路条件差、主干道路无路灯。作为分管招商引资的领导,我压力很大。

  要想富、先修路。在北京援藏指挥部的支持下,我们先后争取到北京援藏资金6000多万元,推进县城控规修编,启动环城路、巴果路和斯贵路建设,实现了县城“两横两纵一环”的主体路网结构;投资400多万元,为县城的全部道路和学校、医院、单位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投资400多万元改造了县城自来水厂,三层以上楼房告别了无自来水的历史。

  尼木一直是半农半牧县,全县只有一家铜矿石冶炼企业,经济结构单一。随着环境的改善和优化,我们致力于产业强县,借助拉萨发展净土健康产业的有利契机,实施“优化一产、做优二产、做强三产”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保持传统种植基础上,“乌米净土健康产业园区”成功种植灵芝、石斛、蓝莓、玛卡等特色净土健康产品;加快牦牛品种改良,以“公司+双联户+农户”的模式实施藏鸡扩繁养殖,藏鸡存栏6万只;推进民族手工业发展,尼木藏香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识,在第七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上获得博览会银奖,尼木藏纸、雕刻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识;吞巴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依托拉日铁路开通、首届格桑花文化旅游节的举办进一步提升了吞巴景区的知名度和游客美誉度,特色文化旅游发展强劲;中核工业、藏能公司、广东瑞德兴阳的太阳能发电,浙江盾安集团的风力发电,第三极公司的天然饮用水等项目正在进一步完善着尼木的特色优势产业。

  在相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还成立了专门的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局,先后引进了派格华创影视传媒公司、鸿浩天商贸公司、鸿翔商贸公司、莱瑞贸易公司、鑫佳医药科技公司、龙晟实业公司和北京德青源公司,为经济长远发展和增强“造血”功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洽商,与北京德青源公司达成了在尼木投资1.2亿元建设规模化藏鸡原种保种基地项目。

  针对县医院十年未实施手术的尴尬局面,我们实施骨干医生培训计划,每年选派当地医生到北京援藏医院进行临床学习见习;并牵头建立完善了手术室,于2013年10月开展了十年来的第一例手术。针对尼木冬季高寒、温差大的自然环境,先后争取到北京援藏资金2300多万元,在拉萨边远县率先实现了七乡一镇干部职工办公用房和宿舍、小学校和师生宿舍以及县医院病房的太阳能供暖设施建设,让群众享受到了援藏的温暖、北京的关心。

  尼木是藏文字发明人吞弥·桑布扎的故乡,尼木人民在这里先后创制了吞巴藏香、雪拉藏纸、普松雕刻、尼木藏鼓、尼木藏靴、尼赤(尼字体藏文书法)、尼木白面具藏戏、尼木陶瓷等八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积极将吞巴藏香制作技艺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雪拉藏纸、普松雕刻申报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门腾出1000多平方米的临街房屋,对八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技艺和传承人进行展示和保护。我们争取到1900多万元援藏资金,在尼木火车站建设了5400多平方米的尼木非物质文化展示中心。

  我的结对认亲贫困户顿珠次仁,家住在大山里,一家五口全年的人均收入不足2300元。怎么才能让顿珠次仁一家真正摆脱贫困呢?我筹了4500元钱,帮助顿珠次仁建了一个水磨。随后,又与县扶贫办联系,免费培训顿珠次仁制作藏香的技术。又拿出3500多元钱,帮助顿珠次仁买了一台微耕机,让一家人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制作藏香。2014年顿珠次仁一家通过制作藏香,纯收入达到8000多元,当年脱贫。

  我们做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基层、基础工作,而援藏工作更重要的就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与藏族同胞交往、交流、交融,用我们援藏干部的行动、语言和真情让藏族人民从方方面面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悉心关怀和惠民政策,实现汉藏两个民族的团结与融合,激发他们共同奔小康的豪情。

  (作者系北京援藏干部,现任尼木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