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重点工作

山南市乃东区:
以实干担当绘就发展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9-10 作者:图/文   武沛涛 次央 来源:西藏日报


图为乃东区群众积极投身南北山绿化工程。


图为山南市乃东区鸟瞰图。

在西藏山南市的腹地,乃东区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雅鲁藏布江畔。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在乃东这片土地上,传统与现代交融,雪山与绿洲共生,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徐徐展开……

民族团结筑和谐

社会治理暖民心

近年来,乃东区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党建强基、基层建设、矛盾化解、人口服务、重点管控、智慧赋能等多维度发力,构建起基层治理新格局,推动社会稳定与民生幸福同频共振,绘就了一幅“平安乃东、幸福乃东”的生动图景。

乃东区优化调整城区行政区划,探索打造“党建+网格+数字化”治理模式,在乃东全区推广铺开。针对社会矛盾的新特点新特征,乃东区信访“五步诊疗法”获评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率先建成西藏首个县级“情指行”合成作战指挥中心,“群众早上报案、犯罪嫌疑人晚上落网”的现实案例成为乃东平安建设的生动注脚。

曾经的“单向组织”,如今已蜕变为“多元参与”的活力共同体——邻里节、长寿宴、广场舞大赛、“717骑士节”等活动接连登场,多民族群众从陌生到共融,在美食共享、文化互动中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让社区治理的温度直抵人心。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乃东区通过“六微六融”等模式,精准解决消防柜加装、道路安全、充电桩安装等,收集落实“微心愿”治理建议,彻底扭转了安全隐患大、设施落后的局面,让群众切实感受到“问题有人管、诉求有回应”。在人口动态化管理、流动人口服务全覆盖、重点人员帮扶、社会面监控整合等方面以系统化工程兜牢民生底线。

“从1999年过来做生意到现在,我已经在乃东生活25个年头,目睹了这里的发展变化。如今我户口迁过来,作为‘新’乃东人,我有归属感。”乃东区红星社区居民刘广福说。

不仅如此,藏历新年的一桌“融合宴”:藏族的古突、回族的馓子、汉族的家常菜……各族居民围坐共享,在烟火气中诠释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邻里文化。治理的温度,让各族群众的认同感、幸福感、归属感持续攀升。

发展新质生产力

产业兴旺富百姓

在乃东,“智算”引擎高速运转,仿佛给传统产业安上了“最强大脑”;“氢氧”能源洁净涌动,是雪山脚下孕育的“绿色能量”;“低空经济”振翅翱翔,无人机像高原雄鹰,盘旋在田间地头,工作在巡边巡防、航拍测绘、高原科考等领域。

古老的乃东,正以弄潮儿的姿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结巴乡“夜伴蜂声”文化体验园,把养蜂玩出新花样——“养殖+体验+电商+生产+科研”一条龙,蜜源植物观光、养蜂体验、文化宣传串珠成链;西藏宏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全球海拔最高、西藏规模最大的全智能化藏鸡养殖产业园,年产鲜蛋约6亿枚,可实现自治区菜篮子工程鲜蛋供应100%自给自足;发源于公元641年,经岁月沉淀的泽帖尔收获国家荣誉;全球海拔最高光伏电站屹立在海拔5228米的才朋高山上,借“光”生“金”促振兴;索珠乡茹苣藏香猪由合作社转型龙头产业,全链兴乡。

乃东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盼。

“哗叽手工编织技艺是非遗代表性项目,这里的群众熟练掌握这门技艺,如今我们合作社的产品种类实现多样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因素,推出一系列产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乃东区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巴桑说。

2019年起,乃东区昌珠镇扎西曲登社区借助藏戏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每到旅游旺季,这里的藏戏团每晚至少有两场表演。

村民不光是藏戏的传承者,更是民宿主人。他们把自家院子建成充满藏戏风情的家庭旅馆。游客来了,既能看原汁原味的藏戏表演,也能住下来沉浸式体验。

这份祖传的“文化饭”,让村民的腰包实实在在鼓起来,扎西曲登的名声随着游客的脚步越传越远。文旅产业不仅带富社区,更激活文化传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吸引回乡,学戏、传戏,成为家乡发展的新生力量。如今,扎西曲登社区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85万元。

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高原画卷

海拔3560米的乃东,生态是生命线。

在党的好政策引导下,乃东群众的观念发生根本转变,很多村民从“砍树人”变成“看树人”,成了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

今年43岁的索珠乡恰当村村民琼达,这位曾经的采药人,如今和乃东区的很多乡亲成为“生态卫士”,积极投身南北山绿化工程。在务工过程中,琼达学会了苗木选择、土壤改良、科学栽植、管护措施和病虫害防治等知识。

人不负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定不负人。从“砍树人”到“看树人”的转变,从采药人转型“生态卫士”,不仅是乃东区生态环境蜕变的缩影,也是乃东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着力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生动实践。

据悉,南北山绿化工程启动以来,乃东区累计带动1800余名、5万人次农牧民就业,实现增收1200万余元。

“看着家乡渐渐绿起来,生态环境好了,我们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琼达说道。

俯瞰现在的乃东区,新栽的苗木与远方的雪山相映成趣。当和风掠过雅鲁藏布江,带来的不再是裹挟沙石的呜咽,而是松涛阵阵的绿色交响。

昔日,雅砻人民公园所在地房屋高低错杂、线缆交错密布,不仅影响城市生态环境,还影响市民出行游玩体验。如今,经过各项整改,公园内湖水干净清澈,岸边绿树成荫,各类花卉竞相绽放。站在登山步道眺望乃东,人文古迹与自然景致交相辉映。在公园内漫步,能同时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生机,令人心旷神怡。

截至目前,乃东区有各类文化旅游企业61家,从业人员超过1000人。2024年,文化娱乐产值1694万元。全年接待游客50.9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36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2.3%、43.84%。

站在新起点上,乃东区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深耕民族团结根基,激活产业发展动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