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是尼木县蜕变的核心引擎。走进尼木县吞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温室大棚蔬果长势喜人,藏香生产车间香气弥漫。60年来,该县锚定“五产业三园区”发展布局,推动有机种植、藏香文化等特色产业从“小而散”迈向“大而强”。数据显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4.08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15.76亿元,增长近3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倍,经济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藏香产业的崛起,是尼木非遗活化的生动实践。2024年,全县藏香总产值达4432万元,带动357户群众年人均增收超3.2万元。“我们从原来的小作坊生产模式转变到工厂化生产,以规模化保证产量,后续还会结合藏香文化和区外市场需求研发文创产品,把尼木非遗文化打向区外。”尼木县城投公司董事长索朗次仁说。在吞达村,市级非遗传承人次仁多吉从16岁开始学习藏香制作,如今不仅实现年净利润二十多万,还带动1至2名工人就业,月工资达三、四千元。
产业兴则百姓富。在卡如乡藏鸡养殖基地,养殖员嘎玛日桑每月能拿到4000多元工资。“现在有了稳定的收入,我相信未来的生活会更美好。”嘎玛日桑说。2024年,尼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489元,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平均每两户就有一辆汽车,群众的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
交通网络的完善,让尼木的“好山好水好文化”走出深闺。目前,该县“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硬化路”成为现实。626.5公里通车里程织就便捷路网,拉日高速、拉日铁路让“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常态。琼穆岗嘎雪山的壮美、“尼木三绝”的精巧、传统村落的静谧,吸引着八方游客。2024年,全县接待游客13.18万人次,旅游收入近3000万元。来自福建的游客叶航晨说:“第一次来到这边,看到了壮观的雪山和热情好客的藏族同胞,这里的美,我会推荐给更多的人。”
民生福祉的提升,丈量着尼木发展的深度。十年间,该县投入2.88亿元改善办学条件,学校数量从19所增至32所,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县医院诊疗能力显著提升,65岁以上老人的健康管理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均达100%,住院分娩生活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1000元,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从2024年的90%提升至97%。同时,社会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养老服务中心、乡村幸福院让困难群众心有归属;县城“一环两纵两横”路网成形,水电路讯全覆盖,藏式风貌与现代功能交相辉映,宜居新城焕发勃勃生机。
展望未来,尼木县的发展蓝图清晰可见:琼穆岗嘎雪山景区纳入拉萨数字旅游卡,雅江漂流赛事点燃夏日激情;一期投入1000万元、聚焦5兆瓦及以上大型风电机组生产制造的项目,将填补拉萨市风机制造空白。站在新起点,尼木县正以昂扬的姿态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新时代县域发展崭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