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锚定资源特色,打造节庆IP品牌矩阵
巴宜区立足松茸、高原水果两大核心资源,打造差异化节庆IP,形成“夏品菌香、秋尝果香”的季节特色产业名片。在松茸产业方面,以“生态林芝·其乐茸茸”为主题举办松茸美食文化节,深度挖掘高海拔原始森林孕育的优质松茸价值。活动创新性设置“松茸王拍卖”环节,2025年松茸王以6.8万元成交,创下新纪录,直观彰显林芝松茸的珍稀属性与市场认可度。同时,配套松茸知识竞答、特色食材品鉴、厨王争霸赛等互动活动,让参与者深入了解松茸生长环境与文化内涵,强化“林芝松茸”区域公用品牌认知。在水果产业领域,以“藏域鲜萃、果燃林芝”为主题打造水果文化季,集中展示林芝苹果、米瑞黄桃等特色果品。通过仿真果树打卡、非遗舞蹈展演等沉浸式场景设计,结合乡镇特色推介秀,将氆氇技艺、扎念茶艺等文化元素与水果产业深度绑定,实现“一果带一品、一节兴一业”。
创新产销对接模式,构建全链条产业体系
巴宜区以节庆为纽带,打通“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推动农业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在品质管控上,建立松茸采集规范与农产品溯源体系,依托农业园区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技术,为节庆展品提供品质保障。林芝苹果中的南迦响富品种获生态原产地保护认证,凭借30%左右的高糖分特点成为冻干加工优选原料,延伸产品附加值。在产销对接上,创新“线下展销+线上直播”融合模式。松茸节设置特色农副产品展区,三日成交额达22.8万元;水果文化季通过《中国三农发布》等平台直播,线上观看人次超663万,实现“手机变农具、直播变农活、流量变销量”。更借助节庆签约契机,促成松茸年供应400万元的长期合作,达成水果类意向采购金额6000万元。在主体培育上,通过节庆平台吸引农夫山泉、大山果业等龙头企业入驻,带动了村集体加工厂发展。拉格村松茸加工厂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原料,吸纳建档立卡户就业,仅半个月就实现销售额近30万元,让农牧民共享产业增值收益。
深化农旅商融合,释放产业聚合效应
巴宜区以节庆活动为支点,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商贸多领域深度融合,实现“1+1+1>3”的聚合效应。在业态融合上,松茸节联动文旅、中医药领域资源,水果季搭配藏香猪、灵芝等特色产品展销,形成“观非遗、品鲜果、购山珍”的消费闭环。松赞酒店等企业的入驻更将节庆体验延伸至住宿、餐饮等环节,拉长旅游消费链条。在品牌传播上,通过节庆活动持续提升“林芝松茸”“林芝红”等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松茸节线上触达人次约150万,水果文化季全网触达超800万人次,让高原农产品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变为“声名远播天下知”。在乡村振兴方面,节庆活动带动周边乡镇特色产业发展:布久乡通过歌声讲述枸杞种植故事,鲁朗镇以茶艺表演推介本地物产,形成“一乡一特色、全域共发展”的产业格局。2025年两大节庆活动直接带动就业超千人,为农牧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提供坚实支撑。
如今,松茸季与水果季已成为巴宜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和乡村振兴的“加速器”。通过节庆赋能,巴宜区正逐步实现从“卖产品”到“卖品牌、卖文化、卖体验”的转变,书写着高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下一步,巴宜区将立足新发展阶段持续推动节庆经济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在办好季节性节庆的基础上,探索设立“松茸文化月”“水果品鉴周”等常态活动,结合乡村旅游线路开发,实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延长节庆经济产业链。积极培育本土人才,实施“新农人直播培训计划”“村播计划”,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能传播的农村电商骨干。同时,推动区域协同,加强与波密县、工布江达县等周边县区的联动,共同打造“松茸产业带”“高原水果走廊”,联合推广区域公用品牌,提升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