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资料库>拉萨党史

护路如家 风雨无阻

发布时间:2021-01-11 作者:西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 来源:西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

“多年的护路、养路生涯,使我们对公路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护好路、养好路,就是我们对国家、对西藏建设应尽的贡献。”这是西藏交通厅公路管理局日喀则分局聂拉木公路养护段职工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们发自肺腑的心声。聂拉木养护段职工们,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318国道最尾端的208.06公里的养护路段及保通路上,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在这里传承和发扬光大。

聂拉木公路段是中尼公路上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地段。这段路,要翻过海拔5000至5200米以上的拉隆拉山和扎热巴山。拉隆拉山口气候严寒恶劣,不分春夏秋冬,一遇大雪,车辆就受阻,特别是三道线一带,经常发生阻车。路面积雪最深可达1米以上,随降雪而来的便是雪崩、塌方和滑坡。春冬季节,道班工人全体职工都会把家搬进工地,把往返的时间利用在养路上,住帐篷、吃糌粑,干到哪里,就住到哪里,每天平均工作达10小时以上。从这一头交界养护到另一头交界,清理零星塌方、清理排水沟,疏通涵洞,采备矿石料填补坑槽,整治防滑路段……。路是一天天通畅了,可工人们都满脸漆黑,憔悴不堪。

因为雪崩、塌方、大雪封山一时交通中断,车辆受阻的情况几乎每年都会发生。道班工人把受阻旅客、遇险人员看成是亲人,助人为乐,替他人排忧解难。有一年春节、藏历年,聂拉木道班工人正值放假,欢度佳节,在西夏邦玛峰东邻拉隆拉山头的62道班上,除了索朗次仁、南木杰和拉巴确吉三个工人外,其余的工人都已回家与亲人团聚过年去了。当人们都沉浸在新春佳节欢乐之中的时候,离62道班几公里远的地方突然发生了一起重大车祸,车上的几十名旅客有的当场身亡,有的受重伤,生命垂危。车上的一个伤势较轻的伤员徒步走到道班工人的驻所,请求救援。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南木杰等三人的节日氛围,了解情况后,不容迟疑,南木杰立即驾驶手扶拖拉机奔赴出事地点,把伤员运到道班驻所,拉巴确吉在房间里生起炉火,把重伤员一个个都抬到床上,精心照料并为大家准备饭菜。工人索朗次仁冒着风险,立即启程,前往县里、段里报告车祸的消息,争取营救伤员。一路上寒风凛冽,漆黑一片,气温降到了零下30度,他裹紧大衣,打着电筒,一步并作两步地朝63道班跑去,他很清楚在这万分焦急的时刻,必须把消息最快速度传到县里,晚传一个钟头,就有可能多死一个亲人。消息很快传到了聂拉木县医院,医院派出救护车使受伤的旅客得到了及时救治。从发生车祸的那天一直到第三天中午,南木杰、索朗次仁和拉巴确吉三人一直没有合眼,主动担负起照顾伤员的任务。

一年冬季,从拉隆拉山口的62道班到聂拉木以西三道线一带的近百公里地段,三天三夜连降大雪,整个大地白茫茫一片。62、63、65、67道班路段四处积雪1米以上,40多辆车严重受阻,100多名旅客被困。他们当中不仅有区内的干部、群众和解放军,还有国外藏胞和外国游客,他们一个个冻得直打哆嗦,生命受到了严寒、饥饿的威胁。道班工人们便主动把他们接到道班房,生起炉子给他们取暖、烧茶、做饭。由于道班住房有限,一部分人只能坐在车上,道班工人们便把热茶、饭菜送到车上。晚上,又把床和被褥全部让给旅客,他们自己却冒着风雪挥锹抡镐、人挖机推清除路面积雪。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也许会让这些普普通通的护路人淡出我们的视野,但组织和人民却永远铭记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上世纪80年代,聂拉木公路养护段工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田纪云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赞扬。数十年来,该路段被县、市和自治区多次评为先进单位,获得自治区“工人先锋号”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