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邓小平同志作为新中国开国元勋之一、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并取得重大成果。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民族工作和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同志曾经主政西南地区,也曾直接参与、领导了进军西藏的各项工作,对藏族等少数民族情况比较熟悉,对于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有着深刻认识。后来,在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他对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认识又有了更加全面、整体、深入、系统的发展,领导制定了一系列加快西藏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这些思想理论构成了西藏少数民族干部成长的重要思想基础,推动了西藏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发展壮大和健康成长。
一、邓小平关于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
(一)把少数民族干部建设作为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
邓小平对于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视既来源于对毛泽东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继承,又体现了其对我国民族工作实际的深刻思考。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曾经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主政西南地区工作两年多。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距离边境近。西南地区工作实际促使邓小平对少数民族干部建设等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1950年5月12日,邓小平为西南局起草的一份名为《关于做好彝民工作的意见》电报中,强调要促进汉族和彝族之间的和睦,就要“多方耐心地培养一些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沟通彝区关系和将来实行改革之基础”。这实际上就是提出了要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加强民族团结和促进民族地区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1950年7月21日,邓小平在欢迎赴西南地区的中央民族访问团大会上作了题为《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的讲话,这篇讲话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邓小平对于民族工作的思想认识。邓小平在讲话中提出,少数民族地区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经济上实现民族地区工、农、牧、商发展,文化上提升少数民族文化水平,都需要重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作用。为推动西藏和平解放,邓小平提出要在军事上“创造一个由我党干部及先进分子掌握的藏族武装”“吸收藏民中的优秀青年参加”,把他作为一个“培养干部的学校”,把藏族等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作为西藏和平解放的重要条件。1952年7月,在给西南民族学院题词时,邓小平进一步强调“团结各民族于祖国大家庭的中心环节之一,是在于各民族都有一批热爱祖国、并能联系群众的干部”,把少数民族干部建设放在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关键地位来认识。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党和国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亟需要一大批懂改革会发展的各民族干部。与此同时,上世纪80、90年代,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反分裂斗争形势复杂严峻。1981年,邓小平到新疆视察工作时深刻指出,“干部问题具有极端重要性,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能不能搞好,关键是干部问题”,特别强调“注意培养和提拔少数民族干部”。又一次用“关键”二字强调了少数民族干部对于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针对西藏具体情况,1980年、1984年党中央分别召开第一次、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开启了以座谈会解决西藏问题的工作模式,体现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西藏自治区的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是以藏族干部和藏族人民为主,加强各族干部和各族人民的团结”“一切决定和措施,必须首先确实得到藏族干部和藏族人民的真心同意和支持,否则就要修改和等待”“大力培养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积极帮助他们把建设西藏的主要责任承担起来”,强调要特别注意“逐步做到自治区县级以上党政群机关以藏族干部为主体。对他们要大胆提拔,放手使用,热情帮助,具体指导,使他们有职有权有责,充分发挥作用。”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提出“认真培训民族干部,提高思想、工作水平。”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藏族等少数民族干部逐步成长起来,中央领导在西藏自治区干部大会上指出,“党中央号召我们解放思想,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新情况,就是大批藏族干部已经成长起来了;新问题,就是让他们多挑担子,”“把担子多给他们(藏族干部)挑,他们挑这个担子比我们(汉族干部)挑得好。”这些表明党中央深刻认识到推进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大力开展反分裂斗争必须把干部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干部问题放在关键位置来谋划,更多地发挥好藏族等少数民族在推进民族工作中的关键作用。
(二)提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标准
建立一支什么样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怎样建立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必须要回答好的一个极端重要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德才兼备的要求。在这一基础上,邓小平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形势,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干部队伍的选拔使用标准。一是针对全体党的干部提出“四化”原则。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当然首先是要革命化”。革命化,就是要重视干部的政治素质以保障政治方向的正确;年轻化,就是要选拔更多优秀的青年干部以确保党的队伍充满生机活力;知识化,就是要重视干部的科学文化素养;专业化,就是要注重提升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干部“四化”原则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总方针。二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特殊形势提出民族干部选拔标准。邓小平指出“要树立一个选拔民族干部的标准”,对思想作风正派,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又有突出工作表现和一定资历的同志要大胆提拔上来,甚至放到很高的领导位置上。这实际上是把干部的政治素质特别是在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方面的政治表现摆在了突出位置。同时,针对这一时期少数民族干部文化知识水平偏低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他特别强调民族干部要知识化。1980年,邓小平在同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的谈话中指出“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还要努力发展文化,培养民族干部,使民族干部知识化。”
为贯彻落实邓小平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标准要求,1978年,中组部下发《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工作的几点意见》,强调要建设一支具备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密切联系群众,有革命事业心、责任感和业务能力的民族干部队伍。中央第一次和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也相继对西藏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如,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按照党的干部条件,坚持‘任人唯贤’的方针,认真培养、大胆提拔优秀的中青年干部,加强领导骨干,重视专业人才,调整及健全党的各级领导核心。”这一要求体现出了对于“贤德”和“专业才干”二者关系的正确把握。中央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强调,广大干部要更加注意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干部之间的团结和树立优良的工作作风,强调党的各级组织“要非常爱护、关心和继续培养提高这批民族干部,特别是要有计划地提高他们的文化科学和专业知识水平”。西藏在选拔使用干部时,坚持“四化”原则和少数民族干部选拔标准,为推动西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力量保障。
(三)形成“两个离不开”的思想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上,汉族帮助了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帮助了汉族,各民族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才取得了革命建设的伟大成果。20世纪70年代末,新疆反分裂斗争形势复杂严峻,个别居心叵测人员趁机挑起事端,对民族团结和民族关系造成极大破坏。1981年,中央书记处对新疆工作问题进行讨论时提出“新疆的汉族干部要确立这样一个正确观点,即离开了少数民族干部,新疆的各项工作搞不好;新疆的少数民族干部也要确立这样一个正确的观点,即离开了汉族干部,新疆各项工作也搞不好。如果汉族干部认为离开少数民族干部也可以,少数民族干部认为没有汉族干部也可以,都是错误的、危险的。”这是第一次正式阐释“两个离不开”的观点。之后,“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被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及。邓小平高度肯定了“两个离不开”。“两个离不开”最开始阐明的是汉族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谁也离不开谁,后来发展为汉族和少数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其侧重点在于强调民族团结,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
在西藏改革发展中,党和国家根据实际情况,精心选派了大批汉族以及其他民族的各类干部、各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进藏,他们秉着对党忠诚、对西藏各族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西藏改革发展历史洪流之中,与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融为一体,建立深厚情感,共同推动西藏发生翻天覆地巨大变化。历史证明,汉族干部、藏族干部及其他少数民族干部的团结协作,是推动西藏全面发展和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错误的政策导致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加剧,民族干部和汉族干部之间的隔阂增加,后来汉族干部的内调及对内地进藏干部的一些错误评价,无形中导致了民族关系疏离、干部队伍思想出现混乱等问题。为此,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出,“要继续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的工作。要在藏汉等各族干部和群众中经常进行民族政策的教育,进行汉族离不开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这‘两个离不开’的教育。”“两个离不开”的提出,肯定了在藏工作的各族干部,为进一步增进干部团结、民族团结、凝聚合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基础上,1998年,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三个离不开”,推动了党的民族团结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为少数民族干部的成长创造了更为健康、和谐的政治社会环境。
二、邓小平关于少数民族干部理论的西藏实践
在邓小平关于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理论指导下,我国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之后得以修复和调整,重新回到了正常轨道。党和国家积极推动拨乱反正和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方针的转换,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法规。针对西藏的特殊情况,党中央专门召开两次座谈会议,研究西藏问题。由此推动西藏少数民族干部建设向着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西藏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也更加发展壮大。
(一)完善政策法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
总结“文化大革命”及过去其他经验教训,党和国家更加深刻体会到制度建设的长远意义。为此,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关于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法规。1978年,由中央组织部颁布实施的《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工作的几点意见》,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时期出台的第一部以民族干部培养和使用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法规,是我国民族干部政策恢复和调整的重要标志。它从抓紧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尽快配备民族干部担任民族自治机关的一把手、积极培养选拔民族干部、各级工青妇领导班子要注意配备民族干部、大力造就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照顾民族干部的生活困难、加强党的领导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在此基础上,西藏积极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对在“文革”中以及历次运动中收到错误处理的领导干部进行清查和平反,为西藏民族干部的成长清除了障碍、铺平了道路。1984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通过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我国民族干部的政策,使我国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走向法制化。《民族区域自治法》对培养和使用民族干部与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对民族自治地方各级机构主要领导和干部队伍的民族构成、上级国家机关和民族自治地方培养和使用民族干部、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及干部和群众的关系、民族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很多具体规定,为西藏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提供了法律依据,在少数民族干部成长工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1980年、1984年,党中央先后两次印发《关于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其中关于少数民族干部的内容不仅是针对西藏提出的要求,对于全国其他地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都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另外,这一时期中央相关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国家人事局、国家劳动总局关于西藏干部、工人离休、退休、退职工作中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报告》《劳动人事部、国家民委关于加强边远地区科技队伍建设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等政策法规对于西藏推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从多方面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拓宽培养渠道,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在邓小平关于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理论指导下,西藏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培养渠道不断拓展,形成了多元化的干部培养模式。一是从基础教育抓起。立足长远,继续办好西藏各级中小学。推动教育援藏,从1985 年开始,国家先后在内地20多个省、直辖市开办了西藏班,帮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二是继续实行民主改革以来的高校定向培养民族干部的政策。将为西藏培养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高校进一步扩展,不再局限于中央民族学院、西南民族学院、西北民族学院等几所高校。三是健全培训阵地。加强党校阵地建设,恢复并新建了一批地、县党校(培训班),建立行政院校,作为培养训练干部的主要基地。一些单位相继建起本系统的干部培训中心或职工学校。中央党校从1980年9月开始,针对西藏实际情况专门开设了西藏民族干部培训班,帮助西藏大力培养藏族等民族干部。四是开办社会化教育。建立函授、走读等多种类型的社会化教育,组织干部自学考试。不断加强民族干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编写了一批适应西藏干部实际的各种教材和读物。五是注重实践锻炼。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将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政治素质好、领导能力强、群众威信高、能够带领群众治穷致富的民族干部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六是组织参观考察学习。一方面每年有序组织藏族等少数民族干部到内地发达省市进行参观学习,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中央和国家部委支持,组织部分外向型经济管理领导干部出国境培训。七是加强教育培养体系建设。西藏注重加强民族干部培养工作的领导,首次构筑了一个立体、全方位、开放型的民族干部教育培养体系。西藏自治区党委专门设立了培养教育民族干部的机构,并从实际出发先后研究制定了《地、县两级干部及其后备干部培训计划》和《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五至十年规划》,有序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在邓小平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理论指导下,西藏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一是干部数量不断增加,占比提升。1992年底,西藏民族干部已经占到全区干部总数的70%,其中在各级党政群机关的民族干部占同行业干部总数的71.78%,事业单位中的民族干部占到同类干部总数的71.76%,企业单位中的民族干部占到同类干部总数的48.76%。民族干部在自治区一级的干部中占到了43.9%,在地市一级中占到了63.3%,在县级干部中占到了82.1%,乡镇一级干部中占到了99.4%。二是学历水平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1992年底,在西藏民族干部中,具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万余人,占全区同类干部总数的61.7%。西藏专业技术干部中,民族干部占比66.4%,其中自治区级和国家级专家中少数民族占比33.3%,具有高级职称的干部中民族干部占比42%,中级职称中民族干部占比50.5%,初级职称中民族干部占比69.5%。
结语
邓小平关于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是对毛泽东少数民族干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背景下西藏等民族地区工作的深入思考,是党的干部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前做好西藏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仍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和指导意义。奋进新征程,推进西藏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现代化,要求我们从邓小平少数民族干部理论中更加深刻体会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对于建设现代化新西藏的重要意义,从而继续把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工作抓紧抓好;更加清晰把握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建设标准,与时俱进进行丰富和充实,当前来看就是要坚持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更加注重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激励等工作机制,为建设一支优秀的藏族等民族干部队伍提供全方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