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林班”的二三事

发布时间:2020-08-10 作者:西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 来源:西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
  

  西藏军区某部159团3连张福林班,是一支在进军西藏、修筑川藏公路和平息叛乱期间记一等功的英模集体。

  张福林(1926--1951),河南扶沟人,革命烈士。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太原、西南等战役。曾立一等功两次。1951年参加修筑川藏公路。在海拔5000多米雀儿山施工地段,不顾高山严寒、缺氧和身体严重贫血,坚持带领全班改进爆破技术,不仅提高了工效还节约了大量炸药,加速了工程进度。12月10日,张福林在工地检查炮眼及装药情况时,突然被山坡上坠落下来的石头砸在身上,以身殉职。西藏军区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发扬他的精神,追授他“模范共产党员”称号,追记一等功。生前所在班被命名为“张福林班”。

  1954年,张福林班的战士和兄弟部队一道,把川藏公路修到了拉萨。在修路过程中,这个班始终担负着最艰巨的任务,在施工过程中刻苦钻研工程技术,总结出了“卧虎掏心”、“台阶爆破”等十多种新的爆破技术,提高工效3倍多,出色完成了各个路段担负的任务。1954年,川藏公路延伸到波密以西的东久地方时正值雨季,给施工部队造成了很多困难。当时,张福林班的战士们负责开辟一个四十多米高的流沙石崖,为了争取提前完成任务使公路早日通车,他们冒雨进行施工。在张福林班工区南面不远的山沟里有一条小河,上面架着一座长约20米的木桥,河两岸的人每天都要通过这座木桥去耕地或放牧。可是,一场大雨之后那座木桥被山洪冲断了,张福林班向团首长提出了提前完成任务以后帮助藏胞修桥的要求。这个要求很快得到团首长的支持和赞许,他们以更加积极的劳动热情,钻研技术、找窍门、提合理化建议,在全班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削平流沙石崖的任务。这个任务完成后,张福林班紧接着就去修复那座木桥。当时已是秋季,河水冰冷刺骨,战士们不顾一切跳进一米深的水里架木笼、打桥桩、填石头。经过三天三夜的艰苦劳动,一座稳实的木桥修成了。两岸的百姓欣喜若狂,他们给张福林班献上洁白的哈达、鲜花。在乡亲们的要求下,这座桥命名为“张福林桥”,表示永远感谢共产党和解放军。接着,张福林班又去开辟一个四十多米高的流沙山坡,坡陡流急,施工困难。班长文绍华根据地形创造了双轨滑土法,提前完成了筑路任务。由于全班战士善于猛干巧干,样样工作超额完成,全班年年立功,人人立功。张福林班在征服怒江和色齐拉山的战斗中,先后立了集体一等功、二等功各1次,还荣获交通部三面红旗。班长文绍华立了一等功到四等功9次,还代表全班出席了全国公路模范代表大会,参加了在华沙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

  川藏公路通车后,驻藏部队转入了生产建设。张福林班在伐木、造屋、帮助群众生产等各项工作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两路精神,各项工作依然做得很出色。1955年,他们在尼洋河畔宾格村伐料时,一天夜里,森林燃起大火危及村庄,张福林班的战士淌过激流和兄弟部队一起扑灭了山火。1956年,拉萨河的洪水漫过河堤,危及市区数万人的安全。人民解放军某部接受了抢修拉萨河堤阻拦洪水的任务,其中就有张福林班,他们提出了“水涨一尺,堤高一丈”的竞赛口号,和兄弟部队一道在两条20米宽的河流上往返搬运石头,赶修堤坝,使拉萨市区免受洪水侵袭。1959年,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了武装叛乱,张福林班和驻藏部队一起,迅速投入了平叛战斗。班长文绍华在率领战士攻占尼木宗叛军据点时奋不顾身,在消灭敌人时献出了宝贵生命。张福林班的战士把悲痛化为力量,在雅鲁藏布江中游的广大地区追歼叛匪、搜捕残敌,工布地区叛匪副司令白玛慈旺和其他7个匪首,都成了他们的俘虏。

  多年来,张福林班的战士们处处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他们住到哪里就在哪里帮助群众背水、打柴、修房、补路、耕种和收割庄稼,他们用血汗和生命为祖国、为西藏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