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朗云旦:
高原学府生长的青春力量

发布时间:2025-08-01 作者:嘎娃白玛 温凯 索朗旺久 来源:西藏日报

从边检总站的戍边民警到西藏大学的硕博连读研究生,从校研究生会主席到自治区学联主席,这位“90后”青年以多元身份,在高原学府的沃土上,书写着当代西藏青年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成长故事。

2022年,索朗云旦从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脱产考入西藏大学,成为一名法学硕士研究生。“藏大这几年的变化是多维度且非常显著的。”索朗云旦细数着身边的变化,“校园里各类特色场馆基地相继建成,实验室和科研平台不断更新,这为我们的学习研究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

西藏大学浓厚的学科交叉融合氛围,悄然重塑着索朗云旦的思维模式。边防执法岗位的实践经验,如今在法学课堂上获得了多维的解读视角;浸润于校园内无处不在的跨学科研讨,他逐渐学会了超越单一领域的局限思考问题;面对具体课题时,多元视角的融入与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借鉴也已成为习惯。对索朗云旦而言,此般思维方式的潜移默化,比任何理论知识都更加鲜活生动。

2023年至2024年,索朗云旦参加了全国首届职业规划大赛。比赛中,他以“戍边民警为点、藏大学子为本”,将过往实践与所学专业相融合,这份扎根西藏基层又兼具学术视野的规划方案,最终打动评委,收获佳绩。而学校倡导的“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念,以及藏大职业规划课程中务实的指导,更让他明确了个人成长与西藏发展的契合点,也让“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干得好”的校训在他的规划里有了具体注解。

如今,索朗云旦已从民族法学方向硕士跨考上岸文艺学方向博士,这份看似大胆的选择,源于学校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赋予的底气。在这里,学科融合的土壤让他敢于探索不同领域的内在关联,学校对多元研究方向的支持更让他坚信:从执法实践到文化研究的跨界,不是断裂,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深耕——他计划以民族法学专业为支撑,多学科辅助,对西藏边境一线的边疆文学进行深度探索与弘扬,让所学真正服务于工作实际及社会发展。

硕士三年,索朗云旦在这片兼具挑战与机遇的沃土上深耕,在“双创”赛事的磨砺中快速成长:“竞联杯”全国金奖、“互联网+”国际大学生“双创”大赛金奖、西藏自治区“成才杯”“创客中国”等赛事一等奖……“从选题到落地,学校提供了很多关键支持。”索朗云旦说。“学校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我们提供了办公场地和设备,让团队有了固定的研发场所;从项目计划书撰写到技术研发再到市场推广,都有专业导师团队全程指导;学校还主动对接资金与企业资源,将我们的项目推向市场、真正实现‘产教研学融合’。”

“现在的西藏青年,身上既有父辈‘扎根边疆’的坚韧,又多了‘破壁创新’的锐气。”索朗云旦说。这些年轻人视野开阔,善用新思维、新技术对接家乡需求,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与传承热情也愈发浓厚,他们正以多元方式为西藏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