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羌塘草原如诗如画,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因为青藏铁路的全线开通,踏上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征程。
盛夏时节,初到安多,这座海拔4700米的县城便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呼啸的北风夹杂着豆大的冰雹,打在脸上生疼。
安多火车站海拔4702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有人值守火车站,也是青藏铁路进入西藏的第一个客运火车站。
在这里,我们遇到了身着深蓝色制服的工作人员权京波,当问到“是什么让他在这样的地方坚守7年”时,他摸了摸被风吹得皲裂的脸,笑着说:“青藏铁路不仅是运输线,更是生命线。这里需要有人守护。”
我们看着墙上挂着的“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这一标语,心中感慨:在海拔4700多米的地方,连呼吸都需要用力,而他却用7年的坚守,将“极限”变成了“日常”。
沿着火车线路,我们踏上了护路队员日常巡护之路。车子一路缓慢颠簸着前行,2小时后,车到错那湖边,我们遇见了正在巡路的扎西多杰。今年37岁的他,是安多县措玛乡牧民,也是青藏铁路17年的守护者。扎西多杰值守巡护的这段铁路,在无人的高原旷野之中,他每天都要独自走几十次铁路两侧的施工便道,确保每一寸轨道都安全无虞。
巡护范围里的路哪里不平坦、哪里碎石多,扎西多杰都了然于心:“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我们一定要确保铁路周边的安全。”看到火车呼啸而来时,他立马原地立定,目光坚定地向火车敬礼。这一幕,让我们深受感动。
青藏铁路格拉路段全长1142公里,护路人用他们的责任与担当,编织着一张守护铁路的安全网,让青藏铁路更加畅通、安全。
在采访中,我们反复寻找“为什么一条铁路能改变沿线城镇的面貌?”这个问题的答案。
答案,或许藏在安多县帕那社区居委会主任嘎达的话里:“铁路像一辆连接农村与城市的‘快递车’,又像是乡亲们出行、售卖货物的‘公交车’。”但更深层的,是它打破了地理的隔绝,让西藏与外界实现了交往交流交融,更实现了精神的共鸣。
青藏铁路,将会通向更远的未来。而沿途的风景,会因那些坚守奉献的身影愈发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