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事求是

发布时间:2024-04-09 作者:王福平 来源:拉萨市城关区委党校

内容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明“两个结合”的基本内涵和实践意义。“两个结合”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科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极大深化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党章》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解释,“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与“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被称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两个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的典范。

一、实事求是的理论渊源

1.从中国传统文化看实事求是的历史渊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表达的主要是一种学术上的治学态度,包含着言必有据的求真精神,班固《汉书》第五十三卷《景十三王传·河间献王传》,河间献王喜好古书,“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而古代之书当然要考证其真假对错与是非,要“求真是”。因此“实事求是”在产生的时候,指的是河间献王刘德实证治学的风格,是一种考据学的方法。班固称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用“实事求是”评价刘德在治学方法和态度上求索真知、严谨务实,还指他在政治操守和道德品质方面身端行正、德才兼备。“实事”就是“事实”, 即事情的真实情况;“是”即“真是”,是与“非”相对的。这里的“是”,仅仅是表示“是非”之“是”,是表明对错真假的,并没有后来的“理”或者“规律”的意思。唐代颜师古在《汉书注》中注解这句话说:“务得事实,每求真是”,指“修学”要依据真实的材料得出可靠的结论,体现了一种求实的学风。随着儒学的发展,经唐、宋经学家和史学家的传承演变为清代的考据之学,考据学以其重实证、“求真是”的“实事求是”学风而逐步兴起,其内涵从治学层面转向认识论层面,成为一个哲学命题。

晚清曾国藩对王夫之的“即事穷理”观点做了新的理解和发挥。他在《书学案小识后》中说:“盖欲完吾性分之一源,则当明凡物万殊之等;欲悉万殊之等, 则莫若即物而穷理”。意为要完善德性修养,搞明白世间万物的差别,必须研究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曾国藩将汉学的“实事求是”与宋儒的“即物穷理”贯通起来,指出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事物出发并找出其中的客观规律,使实事求是从考据学命题转变为认识论命题。

1917年,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宾步程校长,把“实事求是”这四个字写成硕大的横匾挂在讲堂正门,毛泽东曾利用假期两次在岳麓书院寄读,“实事求是”的匾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青年时期的毛泽东通过阅读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古籍,充分吸收了中国古典哲学中的朴素唯物论、认识论和朴素辩证法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所在,为毛泽东哲学思想提供了深厚的哲学底蕴。实事求是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体系核心和精髓,其哲学基础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联系密不可分。

2.从马列主义思想看实事求是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互为辨证关系,它揭示了实践的根本目标和原则就是认识自然规律并使之服务于人类,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这启发了毛泽东从哲学层面客观、能动地审视实事求是。

马克思指出实践是“人类感性的活动”“客观的活动”,“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列宁指出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我们用来作为认识论的标准的实践应该也包括天文学上的观察、发现等等的实践”。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基础上,指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认为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是社会实践的三项基本形式,同时说明了社会实践形式的多样性:“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的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毛泽东对社会实践的理解深度,是马克思和列宁没有做到的。

中国古语到成熟的哲学思想,“实事求是”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毛泽东在彻底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后,并没有完全排斥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近现代哲学,而是继续研究和吸收两者中的合理思想并加以创新,最终形成了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因此,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也蕴含着不同哲学派别的基本精神,它对于任何一种哲学思想不是简单沿用而是创新性继承并做出了超越和升华,体现了辩证性和批判性的科学态度。

实事求是集中概括和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核心、精髓和根本。毛泽东进一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重新解释实事求是,使实事求是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命题,毛泽东哲学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而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从毛泽东革命历史轨迹看实事求是实践渊源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不断推进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毛泽东早年参加革命活动时,就非常重视了解实际情况,注意调查研究。在《湘江评论》上,他倡导求实的学风,强调“踏入人生和社会的实践说话”,“引入实际去研究实事和真理”,反对脱离实际的“空虚思想”,提出“讨论事实,应傍着活事件来讨论”。他与蔡和森等人创建的新民学会一开始就把“真心求学,实意做事”作为选择会员的标准。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深入湖南农村作了32天的调查研究,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驳斥了当时党内对农民运动的种种责难,阐明了中国革命继续深入发展必须依靠农民这个根本问题。这个报告是实事求是的范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1929年古田会议上,毛泽东写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决议,其中,专门批判了主观主义问题,教育党员要“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1930年5月,他写的《反对本本主义》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并且通过许多详细的调查,写出系列的调查报告。

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地用“实事求是”这一中国的古语表达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1937年4月至8月,为了克服党内教条主义思想的影响,毛泽东为延安抗大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他每个星期二、四上午讲课,每次讲课4小时,下午参加学员讨论,共授课110多个小时,历时3个多月。著名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哲学著作,就是这次讲稿的主要部分。

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在探讨中国向何处去,怎样引导中华民族解放道路时,他指出:“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在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作了崭新的科学解释,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赋予实事求是新的含义。随后,“实事求是”被确定为中央党校校训,毛泽东亲笔题写这四个大字,被嵌在中央党校大门口。从延安到北京,中央党校一直将此继承下来了。

1945年毛泽东在七大纪念册上题了“实事求是,力戒空谈”八个大字。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正式写入党章。

在解放战争时期,面临复杂的客观情况,毛泽东又反复强调:“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所犯的错误,研究其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我们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一再教育全党,要保持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撰写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著作是这一时期系统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代表作。1961年,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上提出“搞一个实事求是年”,并且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二、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目的和方法,就是要使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运动结合起来,为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从中找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等。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赋予“实事求是”全新的含义和生命力并上升为一种哲学体系——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最终成为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作为党的思想路线要以理论的形式完整地揭示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就必须从揭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来看它的科学内涵。

1.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看实事求是的内涵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研究必须搜集丰富的材料,分析材料的种种发展形式,并探究这种种形态度的内部关系。不先完成这种工作,则对于现实的运动,必不能有适当的叙述。”就是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出发,从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是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的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实际上是讲,中国共产党人要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问题,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马列主义指导下,具体地研究中国革命具体实践,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这句话充分说明是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马列主义的作风。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概念本身内涵的解释,主要是强调,认识事物必须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实现从现象到本质和规律的深化。在认识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从实践到理论和从理论到实践的辩证统一,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从党的思想路线看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为了自觉地指导实践和改造世界,人们必须把丰富的实践经验总结上升为科学理论。科学理论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才能产生真正意义上的革命运动。所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作为革命运动的指导者,不仅重视实践经验,也重视科学理论,不仅坚持认识论的唯物论,坚持和强调把感觉经验概括上升为科学理论的认识发展的辩证法,并将此称为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来看,当无产阶级刚刚登上世界历史舞台时,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其斗争都是自发和盲目的,所以一系列重大斗争都失败了,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总结国际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经验并上升为科学理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为国际无产阶级实践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从而开创了国际无产阶级斗争的新局面,从自发走上了自觉自为的道路。列宁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把俄国革命具体实践的丰富经验总结上升为科学理论,产生了列宁主义,指导俄国终于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成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政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马列主义传入中国后,毛泽东在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过程中,把中国革命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概括上升为理论,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用以指导中国革命并取得了最后胜利。

毛泽东认为,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是“箭和靶的关系”,马列主义是“箭”,中国革命是“靶”,我们需要马列主义,是为了用马列主义这支“箭”射中国革命这个“靶”,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问题。毛泽东指出,所谓理论联系实践,就是要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找出它的发展规律,给予科学的解释和理论的说明,在各方面作出符合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考虑,毛泽东在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不同阶段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反对一切主观主义思想方法,科学地总结中国革命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写出了《实践论》、《矛盾论》等一系列涉及广泛内容的科学著作,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不仅作为指导思想保证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而且在理论上把马列主义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到全国解放并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毛泽东更是把结合新的实践要求发展马列主义理论作为一件至关重要的思想建设大事来对待,他说:“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结合新的需要而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命题。

而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由实践到理论和由理论到实践及其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认识发展过程。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是认识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从实践到理论和从理论到实践的辩证统一。

3.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看实事求是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时代化才能充满生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众志成城,强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逐渐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国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深刻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和升华。深刻领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新时代我国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理论,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些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立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深刻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科学总结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三、用实事求是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

实事求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更是指导我们安身立命的重要法宝,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我们党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什么时候背离了实事求是,我们党的事业就会遭受严重挫折任何时代任何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用来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作为一名新时代基层党校的教师更是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精神,在本职工作中寻找规律性的东西,用于指导我们的具体工作。实事求是的传达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措施,同时要根据受众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的传达党的理论政策,用通俗易懂便于接受的语言,用群众能听懂的话讲最深刻的道理。并着眼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实践,推动全党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奋力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