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赋能   促干部实干担当

发布时间:2025-03-24 作者:索朗多吉 来源:西藏日报

基层是现代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为基层减负,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服务群众,才能激发基层创新创造的活水源泉,构建更加高效的治理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专门作出部署,明确提出要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严重阻碍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为我们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提供了科学指引和重要遵循。

2月7日,西藏自治区党委召开进一步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推进会,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作了讲话,这充分表明区党委加强作风建设的决心和信心。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若干规定》要求,围绕解决基层负担问题,把握工作规律,综合施策、系统整治,推动为基层减负向纵深发展。

深刻认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大意义

政治坚定,源于理论清醒。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要论述选编》和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刻认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主动性自觉性;深刻认识越是任务艰巨、越是挑战严峻,就越需要通过过硬作风保驾护航,越需要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加大执行力度,让《若干规定》在基层落地见效

《若干规定》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坚定决心,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各级党组织要履行好主体责任,多措并举抓好《若干规定》的学习贯彻工作,把《若干规定》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学习,带头学、带头干,坚持以上率下,教育引导各级干部转变工作理念和方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把《若干规定》各项规定落实到各战线、各领域、各环节。

破解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基层“痛点”

基层的“痛点”就是整治的“靶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对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法加重基层负担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作出一系列禁止性、限制性规定。持续抓好精文减会,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以及清理规范批评表彰和创建示范活动、节庆展会论坛活动等工作,继续推进破除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的突出问题。对重点行业领域存在的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聚焦典型性普遍性问题,加大公开通报力度,用好“双交办”机制,压实市、县和部门整改责任,更好推动下题上答、同题共答。注重典型问题整改效果,加强全过程跟踪指导,坚决杜绝表面整改、纸上整改、虚假整改。

强化正向激励,让基层干部专心谋事放心干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的根源在于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首要就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着力强化干部思想教育,树立真抓实干的鲜明导向,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要充分信任干部、爱护干部、关心干部,落实好职级晋升、工资福利等政策,充分激发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健全有利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县域考核评价体制,完善借调基层干部严管严控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落实落细“三个区分开来”,为基层干部“先行先试”“敢闯敢干”撑腰打气,全力支持基层干部专心谋事、放心干事。

坚持守正创新,纠治顽瘴痼疾,推进基层减负增效

守正创新是新时代的鲜明气象,也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正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守正才能保证创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只有持续创新才能更好地守正。守正就是要总结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中的好做法、好措施,把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规范,着眼于破解难点堵点问题,做到该减的坚决减、不该减的不能减,不能用减负当幌子推卸工作。创新就是要用改革的眼光看问题,注重以改革创新精神和从严要求改进工作方法、改进工作思路,用较短的时间、付出较少的精力办成更多更好的事情,坚决纠治顽瘴痼疾,推进基层减负增效。

压实各级责任,推动为基层减负持续走深走实

为基层减负,是发展所需,也是民心所向。我们要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以身作则,用心用情用力为基层减负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项亲自处理,定期听取汇报,专题研究基层减负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加强督导检查、压实各级责任,常态化做好典型检查通报和曝光力度,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延伸。要加强县级减负工作力量,保证人员配备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大力选树先进典型,积极宣传推广好做法、好经验,把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求纳入年度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基层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重点内容,确保减负和赋能同向发力,着力推动为基层减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作者系山南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