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其中,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既是方法论指引,更是实践要求。在西藏,这一关系处理得当与否,关系着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构筑,关系着雪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效能的全面提升,更关系着生态持续向好、发展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
在西藏,重点攻坚是破解生态治理难题的“先手棋”,协同治理是提升整体效能的“组合拳”,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重点攻坚聚焦“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出问题,通过集中资源、精准发力,啃下“硬骨头”、消除风险点;协同治理则强调整体性、系统性,打破条块分割、区域壁垒,形成齐抓共管的治理合力。例如,西藏首个规模化山体造林生态修复工程——南北山绿化工程,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重点开展植树造林的同时,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拉萨的山越来越绿、气候越来越好,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解决了长期以来高原荒山不能大规模种树的问题,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成功实践。实践证明,只有既抓重点突破,又重系统协同,才能实现生态治理从“点上见效”向“面上提质”的跃升。
西藏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具有特殊的生态地位和价值,在我国乃至全球生态安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这不仅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内在要求,更是守护全球生态安全的国际责任。站在新起点,我们要始终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作为最大价值、最大责任、最大潜力,按照区党委提出的“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目标任务,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全方位进步。只要我们抓准关键领域集中突破,又强化系统思维协同推进,就能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筑牢生态根基,也能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治理的智慧与担当,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西藏方案”,让中国生态保护的实践成果惠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