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鼓励干部担当干事和容错纠错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十三对关系”之一

发布时间:2017-06-05 作者:毛 奇 来源:西藏日报

  以吴英杰同志为班长的自治区党委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以干事创业的勇气和担当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今年的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和4月21日的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议上,吴英杰同志强调指出要处理好“十三对关系”,把“要处理好鼓励干部担当干事和容错纠错的关系”作为“十三对关系”之一,体现了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我们要按照吴英杰同志的指示精神,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注重激励、树好导向,从严治党、廉洁奉公,冲破思想观念障碍,在发展上胆子可以再大一点、步子可以再快一点,积极探索、积累经验,不断把各项改革引向深入。

  人类的实践活动所走过的道路绝不可能是一个笔直而没有曲折的路径。小到个人,大到政党,谁都不可能保证从不犯错误。既然错误无法避免,就要容许犯错误;而犯错误就要有担当,有担当就要及时纠正错误、改正错误,这才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观点的正确逻辑。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波澜壮阔,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然而,辉煌成就的背后,同样也有错误,甚至有过严重的错误。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到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从反右扩大化到文化大革命,这些严重错误,一度给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带来严重损失。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直面自己的错误、正视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而且总是以宽广的历史胸怀和超卓的战略胸襟对待犯有错误的组织和个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人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没有缺点的人是没有的,即使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也难免会犯错误。我们的党从来不在错误造成的既定事实上纠结徘徊,而是始终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犯错的原因分析之上,进而找到改正错误的正确路径。“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的党从来不因谁犯了错误而持全盘否定的态度,始终秉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组织都能客观公正地给予评价,并鼓励人们积极主动地改正错误。

  怀特黑德有一句名言富含哲理而世人耳熟能详--“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上个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在同拉丁美洲的朋友交流时,就曾谈到:“共产党人不要怕犯错误。错误有两重性。错误一方面损害党,损害人民;另一方面是好教员,很好地教育了党,教育了人民,对革命有好处。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如果没有好处,为什么是成功之母?错误犯得太多了,一定要反过来。这是马克思主义‘物极必反’,错误成了堆,光明就会到来”。人们的实践活动绝不可能脱离价值判断而成为毫无意义的存在。说白了,做任何事情,我们总是期盼着事情能如愿获得成功。然而,囿于我们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经验水平的客观限制,我们要准确无误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往往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在假象的导引下,我们可能越来越偏离正确的航向,以致于走向事与愿违的境地,错误也就在所难免。然而,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错误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就如同黑夜之于白天、失败之于成功,而与正确、与真理相反相成。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曾深刻指出,“错误本身乃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由于这种错误,真理才会出现”。人们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并不总是从成功走向成功,而往往是在不断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打通走向成功的道路。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爱迪生正是在若干次的失败后,在错误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不断改进,最终才有电灯的问世。

  德国文学巨匠歌德有一句名言--“人们若要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开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崭新征程;实现中国梦无疑是当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集体追求。然而,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建设社会主义犹如攀登一座还没有勘察过的险峻高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没有任何参照和现成模式可供遵循的,我们只有勇于探索、实干创新、敢于担当,才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上趟出一条新路,才能愈加接近我们的既定目标。探索新路的过程是一个担当干事的过程,是一个勇往直前的过程,是一个攀登高峰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未知变量太多太复杂,这个过程中的困厄与羁绊无处不在,这个过程中的风险和挑战如影随形。因此,我们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实践中,不可能总是一路阳光普照,也会见风雨,也会有种种考验和挫折,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鉴于此,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郑重提出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也就是说,我们既要鼓励干部担当干事,又要为干部担当干事创造条件、营造氛围。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处理好鼓励干部担当干事与容错纠错的关系。说到底,鼓励干部担当干事,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就是要有科学的容错纠错机制予以制度和规范的保障,从而有力地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正确处理鼓励干部担当干事与容错纠错的关系,就要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人类的错误,应该历史地看待;这样,就可以把错误按照性质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历史前进相悖的错误,一类是在历史前进中犯的错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毫无疑问,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讲,其中所产生的一切错误,归根结蒂,都是前进中产生的错误。我们的党始终坚持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不断顺应历史潮流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并且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有探索就难免会犯错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鼓励探索、鼓励干部担当干事就是鼓励犯错。因此,我们必须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国情、西藏区情紧密地结合起来,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通过对规律和本质的把握去规避错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时总结经验,不要任由错误继续扩大和积累,以致于犯下更大的错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推进工作,始终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谋事干事的评价标准,以人民利益至上为谋事干事的价值尺度,从而以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引领,争取少犯错误。

  正确处理鼓励干部担当干事与容错纠错的关系,就要始终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用好唯物辩证法这一武器。任何事物都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从负面来看,错误的确给事业带来损失,这是坏事。从正面来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错误之所以是错误,有它产生、存在所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条件也会发生变化,坏事也能变好事。恩格斯说过:“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如果我们能始终正视错误,认真分析错误,从中找到错误的根源,进而发现改正错误的方向、方法和路径;那么,在这样的条件下,错误也是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价值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对错误只要处理得当,就可以变坏事为好事,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当前,我们有些干部畏惧错误,以致于缺乏担当干事的精神,从根本上讲,就是没有对错误有正确的认识。一遇到事情,首先想到的是可能出现的种种不好的结果,怕犯错成了拒绝干事的理由,导致某些干部懒政、怠政、不作为。在他们的思维里,错误犹如洪水猛兽,而看不到错误作为反面教材所给予的正面启示。因此,我们只有正视错误,才能为担当干事构建科学的理性视野;同样,只有具备担当干事的勇气魄力,才能有正视错误的信心和力量,进而纠正错误,使事业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前进。

  正确处理鼓励干部担当干事与容错纠错的关系,就要始终以宽广的胸怀、科学的态度包容改革发展中的错误。要为干部担当干事营造健康的氛围,就必须把容错纠错机制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既然干部担当干事不可避免地会犯错误,就要容许干部犯错误,容许干部改正错误,这其实涉及到一个包容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从严治党,从严肃党纪国法的角度,对干部的干事作为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更严的要求,这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从严治党并不意味着干部在担当干事中不能犯错误。马克思主义政党有着其他一切政党所不具备的宽广的胸怀,能够包容前进过程中的种种错误,并且有勇气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同样地,马克思主义政党有着其他一切政党所不具备的科学的品质,能够把前进中所犯的错误与逆历史潮流的错误区别开来。因此,在当前,我们要把改革创新中的失误与破坏改革发展的错误区别开来,要把在探索性试验中为加快发展而又因经验缺乏所犯的错误与明知故犯的违法乱纪行为区别开来,把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与建立科学的容错纠错机制有机地统一起来,既不断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又不断营造宽松和谐的谋事干事氛围,既不断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又不断建立健全容错纠错防错的科学机制,既鼓励担当干事,又严厉打击违法乱纪,真正做到为担当干事者容错、为改革发展创新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党校马列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