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西藏工作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立足西藏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战略定位,聚焦“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聚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奋斗目标,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基础性、创造性、牵引性、标志性的改革举措,着力解决制约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不断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努力推动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全区呈现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围绕维护社会稳定深化改革 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
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位的工作任务,坚持警钟长鸣、警惕常在,以科学化机制和常态化、法治化理念,把维稳工作做在日常、做到基层,确保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健全智能化维稳指挥调度体系,实现全区“一张网、一平台、全覆盖”,国省道检查站实现“零接触、无感知、快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治理”模式,积极推进平安西藏、法治西藏建设,基本形成上下贯通、一抓到底的基层治理架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各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指数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
着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眼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入交融,全面推进新时代西藏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举办首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深入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入脑入心等“四大工程”和爱我中华“播种”行动等“六项行动”,深化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塑造,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形有感有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工作,7地市全部创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地市,全区普通话普及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五个认同”进一步增强,“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观念深入人心,全区上下呈现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
积极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五个有利于”标准,深化宗教界“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教育并向全社会拓展,加强对活佛转世法规规章、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的宣传,每年召开全区宗教界代表人士座谈会,不断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推动实现僧尼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免费健康体检全覆盖,寺庙广大僧尼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进一步激发了爱国爱教、遵规守法的热情。
围绕落实“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总要求深化改革 着力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着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3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出口总额等6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国第一。2024年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4%、8.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7%,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经济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牢固树立项目带动发展的思想,坚持项目是点、产业是线、经济是面,建立完善省级领导包保重大项目工作机制,千方百计抓好有效投资和重大项目落实,推动川藏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确保经济当前有活力、未来有潜力。坚持优化一产、壮大二产、提升三产,实行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高原特色农牧业、藏医药产业、高新数字、边贸物流、通用航空等“九大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把西藏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2024年上半年,全区游客人次、旅游总花费分别同比增长15.6%和10%,文化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3%,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获批第三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大力发展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轻工产业,自主研发适合高原使用的“格桑花”牌系列高原炊具走进千家万户,从根本上解决了“水烧不开、饭煮不熟”的问题,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坚持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强化管理权、落实监督权、规范处置权,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主体任务基本完成。全面开展矿业权清理整顿。深化用电、成品油价格改革,下调昌都、阿里成品油价区价差,高原特色产业目录电价最高调价64%。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牢固树立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改进服务、提高效率,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深入实施“招商引资百日攻坚”六大行动,深化“双招双引”工作。开展“四最”(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时限最短、审批流程最优、审批服务最好)对标行动,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近半,全区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2024年上半年,全区各类经营主体同比增长12.5%,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9.7%。支持林芝推进改革开放先行,林芝市“2+2+3”(林芝市及巴宜区两级受理窗口+无差别、分领域综合改革+咨询、投诉、监督三项兜底服务)综窗改革工作被纳入全国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经验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在房屋市政工程领域等推行智能化招投标新模式,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民生领域改革成效显著。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当作党委、政府的大事来抓,深入实施“十大民生工程”,通过深化改革增进民生福祉,积极解决事关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人心、人才问题,不断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在全国率先建立15年公费教育政策体系和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和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中西部协作和教育“组团式”援藏,不断扩大西藏班招生规模并提高办学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西藏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达到11019人。以改革创新精神办好民生实事,坚持每年为群众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包虫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实现愿治尽治、应治尽治,儿童先心病、农牧民群众白内障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实现供暖全覆盖,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群众从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中,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温暖,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坚定了紧跟总书记、建设新西藏、奔向现代化的信心决心。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细化落实“人才工作19条”,研究制定“珠峰英才”计划实施办法,修订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全方位构建“育、引、用、留”全链条制度体系,为高质量发展集聚人才、注入活力。
积极主动扩大开放。优化对外开放工作机制,研究制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主动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区域重大战略,加强与有关省市及中央企业的务实合作,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强开放平台建设,举办中国西藏发展论坛、第五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和第三、第四届中国西藏“环喜马拉雅”国际合作论坛,让西藏更快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了解西藏。
围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深化改革 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
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着力健全生态保护制度、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美丽西藏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
生态文明高地创建深入推进。颁布施行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创新实施生态文明高地建设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要文件、标志性工程清单化调度管理和推进落实,优化调整生态文明高地创建指标体系,持续推进羌塘、珠峰等国家公园创建工作,举办首届南迦巴瓦——西藏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论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注重保护向主动作为转变,西藏成为全国首个市级全域创建达标的省份。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深入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颁布施行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修订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划定并严守“三区三线”,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完成排污许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等制度改革。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若干措施,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出台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不断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深化自治区级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队伍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体制,设立片区监测中心25个。
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治理力度加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建立覆盖森林、湿地、草原、水生态等领域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推动雅江流域等重大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建设。经过多年努力,西藏现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47个,总面积达41.22万平方公里,林地、草地、湿地、水域等生态功能较强的地类增加到108.11万平方公里。深入推进以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为重点的国土绿化行动,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七大标志性战役,深入开展拉萨、日喀则、山南“无废城市”建设,让西藏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7地市空气环境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7%,主要江河湖泊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100%,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处于安全水平,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围绕确保边防巩固、边境安全深化改革 着力创建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
坚持屯兵和安民并举、固边和兴边并重,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边防建设,大力推进守边固边富边强边,确保了边疆发展、边防巩固、边境安全。完善边境政策体系,健全边民补助机制,进一步提高补助标准,让边境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完成米林县、错那县撤县设市工作。完善强边保障机制,积极协同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做好定点帮扶边境县工作,支持帮助边境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后顾之忧。完善边境基础设施,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大力实施边境党建红色长廊工程,持续深化“五共五固”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守土固边的战斗堡垒作用。深入实施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科学布局边境地区产业发展,确保群众有事做、留得住、能致富,越来越多的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边陲,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
围绕巩固党在西藏的执政根基深化改革 着力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把党的领导贯穿各项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深入推进党建领域改革,推动全面从严管党治党走深走实,着力筑牢党在西藏的执政根基。
不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和民族地区干部“四个特别”要求,坚持凭能力用干部、以实绩论英雄,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市县党政正职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修订干部选拔任用“五个办法”,一体推进选育管用。加强公务员平时考核,出台综合考核办法,完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和目标任务,优化配置各级领导班子,提高干部履职能力,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制定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措施和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的意见,开展“四强”党支部建设,打造基层党组织示范点,基层党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守卫边疆领土、开展反分裂斗争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
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修订完善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施办法,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始终保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深入开展以“查作风、查责任、查漏洞、查落实”为主要内容的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工作,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规矩意识、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狠抓落实的劲头持续提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区上下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干事的良好局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作风保障。
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始终树牢西藏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问题上没有任何特殊性的思想,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制定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实施意见,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完善政治监督工作机制,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深化县级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巡视巡察工作制度机制日趋完善。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我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经验来自于实践。我们在深化改革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进一步深化了对做好西藏改革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动改革,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统揽西藏改革全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改革,必须坚持统筹“四件大事”“四个创建”推动改革,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改革,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论推动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当前,西藏工作进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关键时期。前不久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作出了安排部署。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部署要求,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转变观念、开拓创新,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而努力奋斗。